儒家礼仪和论语中的礼仪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儒家礼仪,就是论语中的礼仪。

"礼"的作用
"礼"能规范行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员工该看什么、该听什么、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合"规范"的都不能做。

而在职场环境,潜在的"礼数"中,你还注意"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秦伯》)"。凡事都有度,恭敬、谨慎、勇敢、直率,不讲究礼数,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恭敬太多,就可能被误会是"拍马屁";谨慎太多,就可能被误会是懦弱怕事;太过勇敢,就可能被误会是"出风头";太过直率,说出的话就有可能伤人。

"礼"能齐聚人心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说:光靠惩罚机制无法建立一个人的荣辱观,而用道德诱导人们向善,用"礼"制约人们的言行,人们不仅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民心归服。

所以一个企业,想要聚人心,不仅仅要有金钱物质上的奖罚,要想长远的发展,还要和员工多谈谈梦想、愿景、未来好的方向,赋予员工使命感、成就感。

"礼"能让人合作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礼"的重要作用,就是要讲中和,"和"通过"礼"来实现,没有礼的调节,就不能达到人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是和谐、合作的意思,有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之意,而"同"只是机械的组合。

所以,学会用"礼"的管理者,就会把组织内部的各种矛盾、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都协调起来,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礼"能传播能量
"礼仪之邦"的美誉就是"礼"在发挥其作用。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为什么有礼呢?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的话,为什么遵守礼呢?" 礼还存在,说明礼是有用的;有人遵守礼,说明礼是有用的。

从周礼兴起到战国礼乐败坏,孔子一直传播"礼",并寻找能够复兴周礼的君主。这种传播就是一种能量。

儒家倡导"仁",但"仁"是无形的,这就需要"礼"来展现。同样,谈及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文化"乃无形,但我们可以从员工的精神风貌中感受得出来。
"礼"的启示
当我们了解完"礼"的作用,就可以利用"礼"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美好。

不同环境需要达到不同的和谐目的,这就造就了不同环境的礼数。

为了规整军队,有了军礼;为了联络感情、人际交往,有了饮食庆贺之礼;为了缅怀先人,有了祭祀丧葬之礼……

对国家
"礼"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荀子日:"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在各民族融合中,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俗和礼仪。当我们吃着家乡的食物、庆祝着每个节日,都要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礼"。

对企业
"礼"是一种企业文化。为了实现一个使命,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有了各式各样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的"礼"的制定,都是从企业的愿景为出发点,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让他们展现出"礼"的精神风貌。

对家庭
"礼"是一种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都是讲"礼"讲"规矩"的家庭。谈及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孩子的行为永远是家庭氛围的"镜子",与其说刻板地教育子女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不如营造一个有爱有礼的环境,让礼数成为自然而然的教养。

对生活
"礼"是一种仪式感。法国童话《小王子》是这么解释的"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为了增添生活的情趣,"礼"带来的讲究,会指引我们创造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