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剂真的能致癌吗?是骗局还是科学?

如题所述

染发剂真的能致癌吗?是骗局还是科学?

到底染发剂会不会致癌呢?

关于染发剂的致癌的传言,主要还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对苯二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染发产品原料,美国的化妆品原料评审专家组评价为:对苯二胺可能导致某些人过敏,但动物实验数据显示对苯二胺无致畸性和致癌性,流行病学数据也未证实对苯二胺具有致癌性,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原料是致癌物,欧盟也未将其列入致癌物质名单,因此美国、欧盟等均未禁止染发产品含有这种原料。

虽然对于染发剂的毒性以及染发与致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尚难定论,但是可以断言,染发剂“安全卫生,终生无害”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不科学的,尤其是深色染发剂的致癌性应引起充分重视。而且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染发剂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和导致基因损伤及致突变作用,毒性强弱取决于接触染发剂的浓度、接触的密切程度、应用时间的长短,尤其是接触者本身免疫功能的强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染发是现代社会让人变美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很多人热衷染发。但很多关于“染发剂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报道引起喜欢染发的人们担心,有报道披露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染发剂中含有致癌物质对苯二胺,经常染发的群体白血病发病率是不染发群体的3.8倍。但是,针对公众广泛关注的染发产品安全性问题,有学者发表观点称,染发产品可能有致敏作用,但尚不能证实染发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时间,染发剂致癌的传言让人不知所措。

染发注意事项

如何能兼顾美发和健康(降低染发剂对健康的危害)?建议注意以下3点:

1.选择好的染发产品:目前市面上的染发剂品种繁多,无论是标榜“纯中草药制剂”或者是“无毒副作用不含染发剂”或是“纯天然植物精华,治白发放心又健康”,这些往往是夸大宣传,因为染发剂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毒副作用。毋庸置疑,染发剂的质量很重要,很多劣质或者假冒伪劣的所用的原料和标准很可以都是很低质量的,这样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好的染发剂不仅在原料和标准要求上都很严格,将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也对头发和头发的伤害减到最低,而致癌的风险也能最小化。相对而言,大品牌染发剂质量相对可靠。

2.染前请做过敏测试:取2滴染发剂,取2滴显色剂,在瓶盖里混合后,涂抹在胳膊内侧。涂抹后观察30分钟,不要弄湿,不要抓挠,如果出现红肿发痒,就说明过敏了,不能继续用染发剂,24h后啥事儿没有,放心用吧。(具体不同操作见产品说明书)

3.染发频率不要太频繁;孕期哺乳期别用染发剂,头皮破损时也不要用,还有染时尽量不要触碰头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染发剂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在很多人印象中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其实,人类染发的历史已经持续了数千年,我国的《汉书·王莽传》中记载,68岁已"皓首白须"的王莽为掩盖老态迎娶新后,将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染黑。

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支人工染发膏后,改变头发颜色就成了全球时尚。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染发剂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根据染发效果,染发剂可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和永久性染发剂三类。

暂时性染发剂一般由一些大分子的染料或颜料组成,无法进入发丝内部,只停留在头发表面,很容易被我们用洗发液和水洗掉。所以,相对来说这种染发剂较为安全。

半永久性染发剂含一些可渗透发丝内部的染料。我们一般用这类染发剂后,头发的色泽可维持3~4周。

永久性染发剂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类染发剂。其能使头发的颜色发生真正的变化,如掩盖白发,或使发色变深或变浅,染后头发色泽的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大约1~3个月。

永久性染发剂主要为化学合成的染发剂,一般由染色剂与显色剂两部分组成。其染发原理并不是直接使用染料,而是使用无色的染料中间体(指的就是用于生产染料和有机染料的化合物)先渗透到发丝内部,再用其他化合剂使两者发生反应,最终让头发显色。常用的染料中间体有苯二胺类、氨基酚类物质,其中以苯二胺类最为常见。

我们所提到的苯二胺类物质,如邻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等,均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可经皮肤吸收,引起皮疹和使肝脏受到损害;若被我们的鼻子吸入后,还可能会引起过敏、鼻炎、支气管炎、发烧等不同情况[2]。所以,有人在使用染发产品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皮炎、荨麻疹、哮喘,甚至出现发热、畏寒、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

此外,染发剂疑似对人有致癌性。

虽然,有研究发现,一年中定期使用永久染发剂的女性,比不使用染发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高9%[3],但这是一项基于黑人和白人女性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性。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基于证据强度的不同,将致癌物分为4个等级。其中,苯二胺类物质属于3级致癌物,就是说,由于目前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实验数据支撑,因此这类物质对人体的致癌性存疑。同样属于3级致癌物的物质,还有苏丹红色素、胆固醇、三聚氰胺、糖精等。

第2个回答  2021-01-09

之前有一个新闻报道,某年轻女美发师是个“染发控”,几乎两三天就染发一次,虽然有做头皮保护,但持续2年下来头发严重受损变秃,再也长不出头发,一时间警醒了很多人。

所以染发对头发的伤害自不用多说,虽然知道染发是件百害无一利的事情,但有些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既然管不住,如何才将将伤害降到最低,就是一门学问了。

先了解下染发这个过程的核心——染发剂,看看是怎么把头发一点点掏空的。染发的过程在本质就是:氨负责打开毛鳞片,中间体、耦合剂、氧化剂进入头发内部,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颜色。 因此,染发对头发的伤害总共分两方面

1、氨/氨对皮肤有刺激性,其强碱性对头发及头皮有不良影响,会造成头发纹理粗糙和头皮发痒发红。所以染发剂在某些人群中会导致过敏。

2、染料/染发剂中不但有氨,还有染料等过氧化物,一般分为中间体,耦合剂,大分子染料三类。 大分子染料一般从自然界中提取,本身带有颜色,在染发过程中不参与化学反应,本身也比较稳定,相对来说对头发的伤害不算太大。而中间体和耦合剂都很厉害了,它们渗透进入头发的皮质后,发生氧化反应、偶合和缩合反应形成较大的染料分子,和头发里的黑色素反应,消灭原本的颜色,诱发PPD分子间的反应。生色分子相互反应后,会因体积太大而被锁在头发中,从而改变颜色,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头发造成巨大的伤害。

get这几招,减轻染发伤害:

1、染发前一天别洗头,头皮分泌的油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头皮,避免有害物质通过头皮渗入体内。因此,染发前的一天最好别洗头,也别用护发素,否则会影响着色效果。

2、染发前做皮肤测试 专业的美发店会在染发前做皮肤过敏测试,将染发剂滴在手腕上或耳后等地方,如果出现了红肿、发痒等,则说明你对这种染发剂过敏,此时最好更换其他类型的染发剂。

3、发际周围抹点乳液,在涂抹染发剂前,可在发际周围抹点乳液或凡士林,这样沾上药水也比较好清洗。记得提醒美发师,尽量将染发剂涂抹在离发根1厘米处,避免直接接触头皮。

4、不混用染发剂,无论是在理发店还是自己在家DIY染发,千万不要将不同品牌的染发剂混合使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有害物质。

5、不要染得太频繁,一年最好只染一次,频次越高对头发伤害越大。

6、 没必要次次全染,这个主要针对很多染黑头发的中老年人,其实可以只染新长出的白发部位,因为每次全头染都会再次伤害已染色的发梢。

7、染完后多清洗,为避免染发剂长时间残留在头皮上,染发后应多洗头,但洗时要避免抓破头皮,以免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可以用醋洗头,来中和染发剂的强碱性。染发后刚开始的几次洗头建议选用比较热一点的水,洗完后再用热毛巾捂住头发,使毛孔和毛鳞片充分张开,清除一些残留有害的化学物质,降低染发危害。

8、别轻信纯天然产品,很多人担心染发有害健康,就更偏爱纯天然植物型的染发剂,事实上即使是植物型染发剂也会添加苯二胺、苯二酚和氨基苯酚等化学成分,并不能完全杜绝化学危害。所以选用时,最好选浅色或褪色快的染发剂,其中的对苯二胺含量较少。年轻人最好少染鲜艳的颜色,对于中老年人,目前的纯天然染发剂是很难染成黑色,所以不要轻信所谓的纯天然产品。

9、 选对产品和美发师,大品牌的染发剂,质量和安全性都相对更有保障,而有资质的美发师在涂抹染发剂时也会更专业。 染发致敏已不新鲜,但关于致脱和致癌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究竟如何? 1、染发过频可能会引起脱发 染发剂给头皮带来的刺激会引起头皮和毛囊的发炎,染发剂中的有毒物质会导致毛囊萎缩、头发变细,从而造成头发的大量脱落。染发后如果出现脱发,洗头就不能太频繁了,用温水洗头,尽量保持隔一天一洗的习惯。使用护发素和发膜,深层修复秀发。一定要注意头发防晒,外出最好撑伞或戴帽子,也可以往头发上喷洒防晒喷雾,避免紫外线给原本就脆弱的发丝带来二次伤害。

2、 染发剂和癌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虽然有毒,但并不是致癌物,对其剂量有着很严格的限制,使用合格的染发剂产品并不会因为对苯二胺而引起中毒,更不会增加患癌的机率。美国防癌协会(ACS)指出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癌症和染发有关系,而且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认为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认为,缺乏证据表明使用染发剂会导致癌症。 虽然染发要经历繁琐的程序,耗费金钱,还要忍受可能带来的对头发的伤害,但依然阻止不了人们想要改变发色的心,这或许就是头发的魅力所在。不过还是希望尽量少烫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3个回答  2021-01-16
染发剂确实能够致癌,这就是科学,所以大家不要太过于频繁的染发,一年最多染个三次就行了。
第4个回答  2021-01-16
如果长期的使用这些是有可能致癌的,是科学的。市面上大多数染发剂都含有苯二胺、对氨基苯酚、对甲基苯二胺等芳香族化合物,长期用这些物质就会蓄积在体内而导致中毒,从而引发癌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