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建于何时?以前是干吗用的?

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故宫的建筑?如果是,那么那时是干什么用的?

天安门是皇城的南大门,故宫是指紫禁城,所以天安门不属于故宫。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黄琉璃瓦,成排的斗拱、大小梁枋以及天花藻井上绘有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正脊、垂脊末端有鸱吻和仙人走兽,楼内六十根巨柱排列成行,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南面有菱花格扇门三十六扇,全楼内外油饰一新,色彩绚丽。

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加上正脊的鸱吻,通高三十三点七米。城台用四十八斤重一块的大城砖筑成,建在近五尺高的石筑须弥座上,整个城台高三丈九尺。城台上建有木结构双檐城楼,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

天安门前有一条玉带般的金水河,河上建有七座秀丽的汉白玉石桥,城门前后的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和石狮。这些精心的设计装饰和天安门融为一体。

从前,天安门是封建朝廷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后来,天安门前成为人民举行爱国民主运动的集会场所。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是在这里集会游行,而后向全国各地扩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天安门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面积由最初的十一万平方米,扩展成今天的四十万平方米,可容纳五十万人举行集会。广场中央,矗立着三十七点九四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往南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东边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西面是人民人大堂。1970年,天安门城楼进行了翻建。1984年,天安门又重新修缮油饰。近年来,天安门前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古老的文化,宽畅的广场,雄伟的建筑,开阔的长安街,浑为一体,气势磅礴,使天安门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0-03
安门城楼是故宫的建筑~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具有55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主体已严重下沉。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使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
第2个回答  2021-05-09

北京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古朴典雅,雄伟壮丽!

第3个回答  2005-10-06
明朝时建造
目的:土财主摆阔
第4个回答  2005-10-14
明代呀 就是一城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