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是怎么形成的?打井的危害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地下水形成:

1、地下水的来源:自然界的水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分别称之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是存储和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它与大气水、地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处于一个完整水循环系统中。地下水主要来源主要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而形成。

2、地下水赋存条件:岩土的空隙性,岩土中或多或少都有空隙。一般情况下,岩土中空隙越大、越多,且联通性越好,水在其中流动所受阻力越小,速度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这种透水性较好的岩土层称之为透水层。如松散砂砾石层和裂隙发育的坚硬岩石。

反之空隙小,联通差,水流阻力大,流速很小,这种透水性较差的岩土层称之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如某些致密的结晶岩石(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等。含水层,是指透水的且饱含水的岩层。砂岩、灰岩、花岗岩既可以是隔水层,也可以是含水层。

打井对灌溉菜地有利。为解决农田生产用水问题,发动村民打井抽水灌溉,降低灾害损失。打井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对地下水取用过度,水大量减少了,就可能会对地表造成损害,可能还会出现塌方、地陷,破坏房屋地基,会危害人民生活。

扩展资料:

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称之为渗透或渗流。渗流的状态取决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联通性。岩土中空隙的大小、形状和联通情况各不相同,它们是一些形状复杂、大小不一、弯弯曲曲的通道,因此,地下水的运动极其复杂。

由于渗透水流受周围介质(空隙周围岩土颗粒)的阻滞作用,其运动速度比江河水要慢得多。所以,地下水运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呈层流运动状态,只有在喀斯特溶洞及卵砾石层大空隙中,才会出现紊流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地下水

人民网-打井抗旱保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5

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河水断流,水源枯竭,甚至造成地裂缝。

扩展资料:

地下水可开发利用,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下水具有给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还可用作医疗、热源、饮料和提取有用元素的原料。

在矿坑和隧道掘进中,可能发生大量涌水,给工程造成危害。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平原、盆地中,潜水蒸发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长期过湿,地表滞水地段,可能产生沼泽化,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一些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等地,台湾的云嘉南一带)以地下水作为工业、农业、养殖渔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这些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某些沿海地区还造成海水渗入,造成地下水咸化。
此外,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河水断流,水源枯竭,甚至造成地裂缝,以及地下水污染、土壤盐渍化、湿地消失,植被退化,土地沙化,且造成土地防洪以及调节的功能丧失等环境问题。地下水资源比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而又难以恢复,所以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打井的危害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