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看病,医保卡超过二万以后,以后看病怎么报销?

如题所述

超过两万就不能再报销。

1、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

(1)无论哪一类人,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

(2)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18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为在社区医院90%、其他定点医院70%,最高限额可报20000元。

(3)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85%(非社区医院)、90%(社区医院)。

(4)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无论什么医院,都可以报销90%。

2、起付线是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当看病花费可报销部分费用累计达到一定金额后才予以报销,此时的一定金额即“起付线”。门诊起付线为1800元,“起付线”以内的门诊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只能自付,当可报销部分费用累计达到1800元后才予以报销。

3、如门诊花费中检查费中予以报销部分和一些药品中予以报销的部分(全自付的药品不予报销,有自付的药品按70%到80%报销,无自付的药品按100%报销)累计达到1800元时,之后门诊花费的医保内费用才可以报销,这时门诊花费的费用往往超过了1800元。

/iknow-pic.cdn.bcebos.com/4b90f603738da977b7b1d8debe51f8198718e3a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b90f603738da977b7b1d8debe51f8198718e3a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b90f603738da977b7b1d8debe51f8198718e3ad"/>

扩展资料:

居民医保报销计算方法跟职工医保类似,只是报销比例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报销比例也不太一样。如果参保人算不清楚,可以请工作单位办理医保报销的相关人员或当地医保定点医院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帮忙计算。

大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保险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7月1日起生效,并按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news.ifeng.com/c/7faTFHwvKAi"target="_blank"title="凤凰网-医保卡里的钱用光了,看病要自费吗?在职、退休的赶紧看">凤凰网-医保卡里的钱用光了,看病要自费吗?在职、退休的赶紧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0
医疗保险卡门诊支付线和报销比例因医院级别和参保人员类别标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医疗费用在18万元以下且符合报销范围的,三级医院报销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 ,二级医院报销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 ,一级医院报销标准不确定,报销比例为65% 。图2。七十岁以上老年人在结算年度内,医疗费用不满十万元,达到报销范围; 三级医院的报销标准为五百元,报销比例为百分之五十; 二级医院的报销标准为三百元,报销比例为百分之六十; 一级医院不设报销门槛,报销比例为百分之六十五。其他城镇的居民,在结算年度内支付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十万元。三级医院报销标准500元,报销标准50% ; 二级医院报销标准300元,报销标准55% ; 一级医院无标准,报销标准60% 。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住院两次以上的,从第二次住院起不再收取标准费用。转院或两次以上在医院,按照规定转院或再次入院以弥补标准上的差异。扩大信息: 常州市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主体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采取优化参保、重大医疗保险不设最低缴费线、提高医疗救助年度最高补助限额等措施,落实医疗保险精准支持。据报道,将于今年十月一日实施的新政策,将有效地减轻城乡约三万五千名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预计每年将有1000多万元用于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基金。通知所称城乡贫困居民,是指享受城乡贫困居民医疗救助的人员,包括在低保、三无、孤儿、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临近低保等领域接受医疗救助的人员,在常州市主城区(金坛区、溧阳市除外)约有3.5万人。通知提出,通过优化重大疾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和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水平。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全书-医疗保健支付线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网-常州实施医疗保健精准支持,重病医疗保健不设支付线
第2个回答  2021-10-20
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只能咨询本人参保地所在的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根据当地的政策可以出准确的答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