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似乎一直在挑衅父母的决定权:到底谁是头儿?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他明白,这件事情上,“头儿”绝对不是他。当然,有一些父母所采取的息事宁人的妥协做法,或许可以换来暂时的轻松,但是小顽固更需要的是学习对事物尺度的掌握。
第一个叛逆期:幼儿在某个阶段会表现出很强的违拗意识.
第二个叛逆期:在7-8岁的时候出现.
第三个叛逆期:在13-18的时候出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通常认为的孩子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时期 ,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么觉得这样 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 ( 觉得 凭什么 他们说怎样我们就怎样) 他们就是有这种心灵 .....所以 称之为叛逆!!!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阅读小提示: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这里介绍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7
主要是把自己的身姿放低,平等的沟通,才能有效的解决矛盾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11-27
不能打,只能慢慢教育,越打越坏。
第3个回答  2022-01-31
主要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才效解决矛盾题。
第4个回答  2021-11-27
一本书上说过,两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会很喜欢和家长对着干,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真心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家的锐宝就很喜欢,明知故犯。
宝宝两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和我对着干,有时候气的我真想给他揍一顿。
那会儿我们家有一对儿宝爸从景点带回来的石膏福娃,特别喜庆,卖家画的也很漂亮,我一直把它们放在电视柜上面,做摆设,宝宝很小的时候也会好奇这对小娃娃,总是想拿下来玩玩,无奈他够不到,我也没怎么在意。
后来,两岁多的一天,他个子长了很多,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把一堆娃娃中的女娃娃拿下来玩,然后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地上,被我看到以后连忙捡了起来,还好,只摔掉一点边角,我生气的对他说:“以后不许拿这个娃娃,摔碎了会扎脚的,听到没”,宝宝才不当回事,敷衍性的点点头跑开了。
然后,没几天,我正在厨房里面做饭,宝宝在客厅玩玩具,突然听到客厅“哗啦”一声,我连忙跑了出去,那个石膏娃娃摔碎了,宝宝看到我生气的样子,一下子就哭了,我走到他面前问道:“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才几天的时间就忘记了么?”宝宝哭着说:“妈妈,我错了”,我一边收碎片一边说:“说了好几次不要动,会摔碎,你不听,以后再这样我就打屁股”。宝宝吭吭唧唧的抱着我腿哭了起来。
生活中总是有些小事情让我觉得孩子故意在挑战我的耐心,孩子会爬了以后,怕出什么意外就给客厅的窗户装了防护栏,可他还是一次次的撒上沙发然后往窗户那里靠近,被我抓到更多次,也教育了很多次,脑门上每次都会碰很多灰,气的我真想好好惩罚一下他。
本以为长时间的教育会让他在懂事之后更明白自己这样做很危险,谁想两岁多的一次,他趁我不再客厅的时候,又爬上了防盗窗的那个沙发,一个不小心,就卡在了沙发与窗台的缝隙里面,哇哇的大哭,我连忙把他抱了出来,一边检查身体一边对哭着的他说:“每次都会说,不要上这个沙发,很危险,掉下去就见不到妈妈了”,宝宝不说话的抱着我哭了很久,才知道原来妈妈一再强调是这样的后果,之后再也没有爬过。
其实我觉得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多半是因为心中的好奇心太大,他们会想,妈妈为什么一直不让我去做这件事,好奇如果做了后果是什么样的,就会明知故犯。
经历了孩子很多次明知故犯的事情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之所以他一直不断的挑战我所说的“禁地”,就是因为他不明白妈妈说的事如果做了会怎么样,所以每次我和他强调几遍不可以,发现他还是会好奇的去做,我就会给他仔细的讲一下如果做了他会怎么样,有时候还会给他表演一下做了之后是什么后果,让他设身处地的去想想,不做事后诸葛亮,做个有先见之明的妈妈。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周全,认真的去给他们做好规范作用,不要觉得孩子明知故犯就对他们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我们要有耐心,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是有逆反心理的,越强硬可能也就带来越不好的结果,耐心点去讲道理,没差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荷花开&)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