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预测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3

地震是不可以预测的。因为地震没有任何可以用来预测的规律。人类不知道地震的确切原因,也不知道地壳的情况。人类对地壳的了解,还没有人类对太空的了解多。人类从来没有成功预测过地震,也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宣称可以预测地震。

地震预测一直是大难题,若能破解就可以挽救成百上千万人的性命。因此,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大地震发生近几天的状况进行研究。

扩展资料

为了预防地震,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一种感知地震的仪器,当地面发生震动,钢珠就会从相应的方位吐出来,起到探测的作用,比人类自己的感觉更灵敏。但地动仪只能感应到已经发生的地震,并不能防范于未然。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地动仪作用就不明显了。

科学家发现,人能够感知的声音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许多动物能感觉到1赫兹~10赫兹之间的次声波。

地震发生过程中,岩石层的挤压和断裂能够产生人听不到的次声波,这种声波可能与家禽和狗体内的器官发生共振,使动物出现眩晕和不舒适的症状,这才有了动物预测地震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17

地震预测目前还是不可能的。

一、概念:

1、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二、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1、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2、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三、地震类型:

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2、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第3个回答  2015-06-02
我们习惯向地震频发的日本学习先进技术,但是你知道吗,日本已经放弃放弃地震预报幻想回到防灾现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震预报很难做到。地震预报之难其实来源于人们对地震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7-23

地震是破坏力最强的最难之一,如果可以及时预测地震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可是地震预测却不简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