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听听那冷雨》《论语心得》《平凡的世界》《唐诗三百首》《人与永恒》其中一本的读后感800字原创

如题所述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一本《唐诗三百首》,包含了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一本《唐诗三百首》,凝聚了无数诗人的智慧;一本《唐诗三百首》,谱写着惊世的诗篇。其中,我映象最深的就是崔颢那首愁绪万千的《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一展卷,满目的惆怅忧伤跃然于纸上,令我的思绪随之狂舞,久久不得平静,真不愧是七律的“开卷之作”。想当年,李白路过黄鹤楼时,竟因看见了此诗而无颜再提笔,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由此,我们就显而易见了。

全唐诗中,崔颢的诗只有几首。因为少,我们就无法确定其风格特点,然而,从诗自身的角度来看,它是兼俱浪漫主义的清新飘逸与现实主义的哀苦愁痛的。诗人以远古的神话开篇,让人有种遨游于仙境中的安逸,然而下一句“此地空余黄鹤楼”,利用时空的巨大反差,更加激起人们的怀旧之情,沉浸在惆怅的氛围里。写至此,惆怅之情的口袋已经打开,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蓄势吧!感情之流进一步宣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给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冲击。

诗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大唐初建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争,战火与硝烟尚未熄灭,人们的生活还未安定,有的还过着“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的流离生活。对此,一介布衣的崔颢只能用他的文字来表达他内心的哀伤。虽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尖锐,但读完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便能感受到诗人愁之悠长,对时光匆匆如水的感怀,也对当时民生疾苦以及自己的思乡愁绪。

《黄鹤楼》或许没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奔放,但也不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思绪。全诗既悲凉,又慷慨高峻,既惆怅,又雄浑豪放。仙人骑鹤,本属虚无,诗人则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难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出了诗人对世事茫茫的感叹。而诗末又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的结,使诗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了前面,犹如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神龙。

一首《黄鹤楼》将“时间匆匆,光阴可贵”衬托得淋漓尽致,给人难以磨灭的映象。又如杜秋娘的那首压卷之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追答

以前写过

追问

在网上查不到吧?

追答

也有,

我这个是我以前的

老师让我们编的作文集

追问

太有文采了 一看就不是我这种学渣写的。。

追答

追问

看来还需要我修改一下

追答

可以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