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有几次是胜利而归?

如题所述

常见人说孔明六出祁山,其实这纯是小说的写法。小说的作者对三国地理基本是盲。三国时,祁山在魏雍州天水郡南,小说作者把孔明围陈仓、上五丈原等都笼统称为出祁山。孔明首向祁山与末屯五丈原从方位上说风马牛不相及。阅史书的人基本都知道孔明六出祁山是编的,但认为六次北伐还是有依据的,即:一,建兴六年(228)春,孔明攻祁山;二,是岁冬,孔明围陈仓;三,七年(229)春,孔明遣陈式克武都、阴平二郡;四,八年(230)秋,曹真、仲达等犯汉中退后,孔明使魏延战败郭淮;五,九年(231)春,孔明复围祁山;六,十二年(234)春,孔明屯五丈原。 我认为孔明实际上可能只有四次正式北伐,六次说值得商榷。四次应为:一,建兴六年(228)春,孔明攻祁山;二,是岁冬,孔明围陈仓;三,九年(231)春,孔明复围祁山;四,十二年(234)春,孔明屯五丈原。七年(229)春,孔明遣陈式克武都、阴平二郡,及八年(230)秋,曹真、仲达等犯汉中退后,孔明使魏延战败郭淮,这两次值得商榷。 建兴六年(228)春,孔明联合孙权北伐,自率十万大军攻祁山,而使赵云将兵据箕谷,为疑军,作出斜谷取郿县状。孔明出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但陇西郡不动。陇西太守游楚负城抵抗,退走蜀兵。孔明暂放下陇西,将大军向东。孔明任马谡为先锋,督大军在前。曹睿亲率五万兵马急赴长安,加关中数万兵,援军应在十万左右。十余日,诸军上陇。曹真至郿县,张郃向街亭,以同蜀军会战。马谡先至街亭,弃城舍水,依山为阻。张郃寻至,绝其汲道,大破之。曹真亦迫退赵云。孔明进无所据,不得已退还汉中。曹真、张郃收复三郡。曹真料定蜀军后出必从陈仓,乃使郝昭等率千余人守备。是岁冬,孔明闻孙权大破曹休于石亭,魏军东下,关中虚弱,遂统众数万,出散关,围陈仓。郝昭坚守,孔明久攻不克,见粮尽而魏救兵又到,乃引退。 我认为孔明两次北伐失利,并失武都、阴平二郡。东汉末,武都郡属雍州。《三国志》中的《武帝纪》、《刘备传》、《曹真传》、《张既传》、《杨阜传》等传纪曰:刘备向汉中,遣张飞、马超等入武都。曹操遣曹洪等救武都,自将兵至长安。曹洪退张飞、马超。刘备杀汉中守将夏侯渊。曹操入汉中,寻撤兵,使曹真至武都迎曹洪还屯陈仓,使张既、杨阜徙武都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徙郡至扶风小槐里。刘备占汉中即逼武都。这说明曹操全面撤出汉中、武都二郡,刘备遂有之。东汉时,益州广汉郡北部置有广汉属国。《晋书·地理志》曰:刘禅建兴二年(224),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说明阴平为蜀所有。刘备取益州时,曹操平定雍凉,并从武都入汉中,似未尝进阴平。就算曹操有阴平,刘备克汉中,占武都,也势必要取之。武都东邻汉中,北与扶风、天水、南安、陇西接壤,西南连阴平,是汉中出陇右所经之地。孔明出陇右,只说天水、南安、安定叛,陇西未叛,只字未提武都如何,说明武都不在魏,而在蜀。武都若在魏,蜀军要从汉中向祁山,显然就得先取之,不能越之。实际上,孔明第一次是出武都而入祁山的,第二次亦是经武都而围陈仓的。事实很可能是,孔明因两次北伐无获而反失武都、阴平。因武都所处的位置,曹操撤出兵民后,刘备也不可能大力投入,主要还是经营汉中。或者退一步说,武都至少是双方的缓冲地带。 建兴七年(229),孔明出兵武都、阴平,退走郭淮,收复二郡。 建兴八年(230),曹睿遣曹真由斜谷、仲达由西城进攻汉中,因霖雨连日而退。魏延奉孔明命向西,入南安,大破郭淮。史料对此战记载不甚详。郭淮很可能是应曹真伐蜀又入武都、阴平,魏延击退之。《三国志·曹真传》曰:魏太和四年(230),曹真请数道伐蜀,曹睿准之。曹真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仲达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三国志·刘禅传》曰:蜀建兴八年(230)秋,魏使仲达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两相对照,魏军由西城、子午、斜谷进攻汉中是可以肯定的,曹真是由子午还是斜谷入不确定,但问题无关紧要。有问题的是“从武威入”不好理解。武威郡属凉州,在雍州南安、天水二郡北。时徐邈为凉州刺史,郭淮为雍州刺史。让凉州兵穿过雍州伐蜀的可能性不大。武威很可能是武都之误(也可能是武功)。曹真欲数道并入,大伐蜀,召郭淮从武都入较合乎情理。从武都入,直接入汉中,从武威入,得经南安或天水入武都,然后才能入汉中。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汉中张鲁,便是从武都而入的。后司马昭伐蜀,亦令诸葛绪向武都。曹真、仲达等退走后,郭淮可能盘桓在武都、阴平一带,魏延退之,并又追之。孔明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应该看做是收复故地,而不是北伐魏。魏延战败郭淮,大致也是如此。蜀军可能在这段同魏军争夺武都、阴平二郡的时间里,使阴平向北扩展了。 建兴九年(231),孔明再出祁山。曹真病死,曹睿遣仲达救之,仲达进至隃麋。孔明攻上邽,仲达急进,孔明后退,两军相拒祁山。李严运粮不继,谎召孔明撤军,孔明还。 仲达部将皆言,陇右无谷,宜急输运,以备孔明再犯。仲达曰:“亮二出祁山,一攻陈仓,受挫而返。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年不能动矣。”于是安治陇右(《晋书·宣帝纪》)。从仲达嘴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孔明共三次北出,孔明收复武都、阴平,魏延战郭淮都是不算的。 三年转瞬而过,建兴十二年(234)二月,孔明又积蓄了一些力量,遂又约孙权出兵,自率十万众出斜谷,屯渭水南岸,欲图陇东。魏将欲驻渭水北岸以待之,仲达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渡渭水,背水立营。仲达又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孔明果上五丈原(《晋书·宣帝纪》)。两军相拒百余日,孔明不管怎样挑战,仲达就是不应。曹睿严命仲达以逸待劳。五月,孙权闻孔明与仲达对峙,度曹睿不敢远出,遂率众向合肥新城,另遣二军分入淮沔。七月,曹睿亲御水军东征。曹睿命仲达坚守,就是在观看孙权的动静。孙权攻城不下,见曹睿至,遂退走,余军亦还。魏臣欲曹睿西向长安以助仲达,曹睿认为吴军退,仲达自可御蜀,遂还。孔明北伐已经通知了孙权,孔明对仲达一筹莫展,很可能又火速派人去求孙权能快些帮上忙。孔明是极其认真而北伐的,而孙权不过是观望应付。孙权比画一圈回去了,孔明只有等着吹灯拔蜡了。八月,孔明病死军中。姜维等依孔明遗计撤军。 综上所述,我认为孔明共作四次北伐,两向陇右,两向陇东。孔明自比有管仲、乐毅之才,但陈寿评价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其器能政理,可比管仲、萧何,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陈寿认为他出相胜于挂帅,可比管仲,而不及乐毅。 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 天水郡:今甘肃秦安县、礼县一带。 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 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 武都郡:今甘肃宕昌县、微县一带。 阴平郡:今甘肃、四川交界一带。东汉时为广汉属国,在今甘肃文县一带,三国延至甘肃迭部县一带。 汉中郡:今陕西汉中市、留坝县、西乡县一带。 箕谷:见斜谷条。 斜谷:即褒斜谷,今陕西秦岭之谷。南口称褒谷,亦称箕谷,在褒城镇北; 北口称斜谷,在眉县西南。亦总称斜谷。中间为褒水所经。 郿县:今陕西眉县东。 陇右:谓今陕西、甘肃交界陇山以西地。亦称陇西。陇山以东谓陇东。 陇西:见陇右条。 南安郡:今甘肃定西县、武山县一带。 安定郡:今宁夏西吉县、甘肃宁县一带。 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岷县、陇西县一带。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北汉长安城遗址。 街亭:一说今甘肃庄浪县东张棉驿,一说庄浪县南陇城。 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 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京兆郡:今陕西西安市、商州市一带 扶风郡:今陕西宝鸡市、武功县一带。 小槐里:今陕西武功县东。 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市、广元市一带。 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 子午道:今陕西秦岭之谷。北口称子谷,在西安市南;南口称午谷,在石泉县东。 汉水:今汉水,古称汉水或沔水,自今陕西汉中,经湖北襄樊至武汉入长江。 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 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市、白银市一带。 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西。 隃麋县:今陕西千阳县东。 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 渭水:今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陇东:见陇右条。 合肥县:分旧城和新城,旧城位今安徽合肥市,新城位今合肥市西北。 淮沔:见淮水、汉水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