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问《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lol

老师,请问《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lol

“马之千里者”的“之”是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相关出处:

“马之千里者”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马之千里者”意思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马。

原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9

大意: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马之千里者”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

出自:《马说》

创作年代:唐

作者:韩愈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8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马之千里者”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全文(节选)如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译文如下: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马说》的“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第3个回答  2020-07-20
“马之千里者”的“之”是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相关出处:
“马之千里者”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马之千里者”意思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马。
原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语气助词,没有实意。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