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商洛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商州又名“鹤城”,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至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少数民族有19个,3000余户,13391人,分布于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4个,为回族、壮族、蒙古族、满族;10人以上的有7个,为藏、维吾尔、苗、彝、土家、黎、侗族。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大秦·商於古城-商洛(20张)  商山,乃为今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对面、丹江南岸之名山——商山。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商洛市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水经注》云:“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初置上洛郡(县),因在洛水(东都洛阳因之而名)之上游,郡(县)域为洛水之源故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古郡(县)域较大,有后人因郡(县)治离洛水较之汉江著名支流丹江稍远,而误以为洛水是指较近的丹江,实属误读。 商洛-丹鹤楼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秦岭·江南风光-龟山
  《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魏在境内先后设荆州、洛州,置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西魏增设拒阳郡。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8
商洛介绍: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地。东临河南,东南与湖北接壤,北接本省渭南市,西南相邻西安市。辖商州区和镇安、丹凤、商南、洛南、山阳、柞水6个县。总面积约19292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耕地15万公顷。主要生产稻谷和小麦,“岭沟红米”最为出名。是本省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业居全省之冠。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本市以312国道为主轴,连结各县的干线公路。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柞水溶洞、二郎庙等。
商洛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秦岭·江南风光-龟山
《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魏在境内先后设荆州、洛州,置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西魏增设拒阳郡。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详细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69558.htm

参考资料:商洛 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2-04-28
有本书叫可爱的商洛去看啊
法官乡,位于山阳县东南部,距县城66公里,东接延坪乡,西邻莲花乡,南界漫川镇,北邻高坝镇。1997年4月,2001年12月,先后两次机构改革,将原两岔乡、碥头乡关攻法官乡,乡机关驻姚湾村,现辖大寺庙、法官庙、姚湾、花庙子、五里坡、两岔口、黄家店、铜塔沟、碥头溪、石窑子、僧道关11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全乡4489户17820人,其中非农625人。乡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984公顷,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河谷、平地占20%。海拔3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2—18℃。2002年农业总产值2556万元,人均纯收入1100元。
资源物产 丰富的山区资源。法官乡区域内平均海拔750米,境内天竺山海拔2074米。主要河流分为延坪靳家河和两岔河两大河流,80%的村民居住在两大河流两岸。年平均气温15.3℃,降雨量775毫米,无霜期250天,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基本满足各种农作物生产发育的需要。近年来,法官乡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实施“药业兴乡”战略,狠抓主导产业,使法官经济取得了新的飞跃。截止2002年年底,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到6000亩,其中黄姜5000亩,二花300亩,五味子300亩,黄芩、丹参、柴胡400亩。主导产业有板栗5900亩,茶叶3500亩,核桃3000亩,柿子1500亩,油桐3500亩。初步形成了集约型、规模化经济发展新格局。
自然景观 美丽的天竺风景。天竺山位于法官乡政府北20公里处,距县城东南40公里。天竺主峰海拔2074米,是山阳屋脊,山巅骤崛一柱,高二百余米,围三百余米,形如竹笋,柱体奇山轩露,古松倒挂,朝岚暮霭,睛雾不散,俨似蓬壶仙子冠碧烟,披紫霞,带虹霓,于擘绛霄口吸银河,直若天为山所擎者,古名“天柱”。老诗人陈愈遇赞日:“拔山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睛变夏冬,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分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山上有摘星岩、摩天岭、净云峰、雷神洞、砧子石、回龙观、碧岩寺、兴隆洞。其它,地藏殿、铁瓦殿、千佛洞、仕主庵皆为山中名胜。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2-04-28
百度下就有了,要不去政府门户网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