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铁牛广场的铁牛来历

绵阳铁牛广场的铁牛来历

这只铁牛,其实是一条“镇水铁牛”。

《绵阳县志》记载,绵阳城三面环水,历史上曾遭遇七次特大洪灾,从而改变了绵阳的城市格局,也可以说,绵阳城的历史也是水文化的历史。涪江源于松潘,经中坝、龙门一路下来,“经城西折而南,与安昌河合”,

再汇芙蓉溪。由于涪江流急,古绵阳城经年冲刷,多次改道,给老百姓带来几多灾难。《绵阳县志》上说:“乾隆三十六年,川督阿尔泰因绵阳城被洪水冲刷,奏请移驻罗江。”这次洪灾,后果严重,使绵阳经济大衰退,人口锐减,

“至雍正七年,绵阳城人丁一千四百五十四丁。”古绵州人吃尽了洪水的苦头,不知何年何月,老百姓集资打造了一只铁牛,安放在涪江边,曰“镇水铁牛”。岁月流逝,洪水又滥,镇水铁牛也不知何朝何代被冲得无影无踪。

解放后,政府拿出有限的资金,动员社会人力资源,几十年来在三江两岸筑起几十公里长的堤坝,但绵阳城被洪水肆虐的故事也时有发生。世纪之交前后,当地出重手花重金,重新打造了几处关键河堤,这才基本免除水患。

这只镇水铁牛,立于21世纪元年,仿制那只不知去向的老铁牛,只是比老铁牛放大了若干倍,铁铸,中空。这是只四川农村常见的水牛,昭示着我们从农耕文化走来。

扩展资料:

绵阳市受地貌影响,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

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涪江支流较多,市境内的主要一级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凯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市境多发洪灾,洪灾的区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现的频率最高,特别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龙门山前缘一线的北川、安县、江油最为频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7
因为有街叫铁牛街,街头有铁牛阁,有阁就有广场。后来就在靠河边的广场立了一个大铁牛。

为什么叫铁牛,来历说法不少。

一说,是女娲用泥做的牛状物不小心掉在了绵阳涪江边。

二说,绵阳是大禹的故乡,在此立牛是为了治水,镇住水怪。

三说,赵雄(子云,就是西蜀子云亭那个人)立的,为百姓祈福,保平安的。

四说,本来没大铁牛,但是广场有点空,于是政府就造了,也就有了这个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27
牛街最初不叫铁牛街这个名字。编纂《绵阳城建志》的汤毓良说,铁牛街原名叫“迎恩街”,始建于清嘉庆1800至1802年间,系绵州知府刘印全重建清代绵州城时所建。“当时是在北门外修建而成,道路没有现在这么长,最初约长300余米,宽8米,”汤毓良说,这条街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唯一上档次的是街上设有“接官厅”,为绵州官吏迎接上级官员的场所,所以称为“迎恩街”。而从“迎恩街”改名到“铁牛街”,民间流行一个传说。
相传涪江里的泥鳅精爱兴风作浪,老铁匠梦见神人托梦,要铸造铁牛方能除妖镇水、消灾免难。这事一传开,绵州居民纷纷送来废旧铁器,让老铁匠打造了铁牛。铁牛在涪江战胜了泥鳅精,平息了水患。为感谢铁牛的功德,后来就铸了一头铁牛卧在涪江河堤岸上的街口。“不管是传闻轶事还是确有其事,后来这条街被叫做了‘铁牛街’,一直沿用到现在。”
据资料记载,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铁牛曾经被毁掉,后来经过重新修缮后依旧屹立于涪江边,成为江边一道别致的景观。现在的铁牛高5.3米,长8米,比原有的铁牛大三倍。厚重的铁牛呈卧式遥望涪江与越王楼,俨然成了绵阳城的一种象征。只要到铁牛广场,便能看到这尊醒目的铁牛,仿佛有它在,广场更加地与众不同,不可替代。“早期铁牛街街末河堤处有‘涪城保障’木牌坊,还有临江寺、金山寺、泗王庙等,后来差不多都拆了,不过现在还能看到重新修建的泗王庙。”汤毓良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后,铁牛街开始大变样,居民基本上都被安置到御营坝、沈家坝、韩家脊等处。“真正意义上的铁牛街不过是百米长的一条小街,如今大家更习惯用‘铁牛广场’来代替‘铁牛街’。”
第3个回答  2012-04-17
“一部绵州史,多少抗洪图”。绵阳城的汗青也是水文明的汗青,汗青上七次特大洪灾,改动了绵阳的都会格式。“镇水铁牛”是汗青的见证:除妖镇水、消灾免难。这也是铁牛街名字的由来。以是铁牛是用来镇江的。绵阳照旧 上古时期治水罪人大禹的故土哈

绵阳铁牛广场就在涪城河江干,站在铁牛阁下可以尽收一江两岸秀美风光。
绵阳铁牛广场不算大,一眼就尽收眼里。但是很随和,很风雅,很兽性化。这里很有人气,许多人聚集在这里,这里有泗王庙,固然刚来不知这里供奉的泗王究竟是何人物。

走进泗王庙正殿,周围壁画有“禹生石纽”“禹定九州”“禹铸九鼎”“大禹治水”“安身立命”等,恰似进了禹王庙。由于泗王的材料很少,《绵阳县志》记:“咸丰丁巳年大水暴跌,州牧毛震寿除率民建修河堤外,还建杨泗将军庙。”这个“杨泗将军”应该便是绵州人的镇江王爷;因绵州人很敬重他,把“将军”晋级为“王”即泗王,又称泗王庙。但泗王塑像两侧的楹联倒是:“历三代施三德平三苗承三皇五帝协和万邦;疏九河定九州设九牧作九鼎六府思信四海。”
第4个回答  2021-10-24
这只铁牛,其实是一条“镇水铁牛”。
据《绵阳县志》记载,绵阳城三面环水,历史上曾遭遇七次特大洪灾,从而改变了绵阳的城市格局,也可以说,绵阳城的历史也是水文化的历史。涪江源于松潘,经中坝、龙门一路下来,“经城西折而南,与安昌河合”,
再汇芙蓉溪。由于涪江流急,古绵阳城经年冲刷,多次改道,给老百姓带来几多灾难。《绵阳县志》上说:“乾隆三十六年,川督阿尔泰因绵阳城被洪水冲刷,奏请移驻罗江。”这次洪灾,后果严重,使绵阳经济大衰退,人口锐减,
“至雍正七年,绵阳城人丁一千四百五十四丁。”古绵州人吃尽了洪水的苦头,不知何年何月,老百姓集资打造了一只铁牛,安放在涪江边,曰“镇水铁牛”。岁月流逝,洪水又滥,镇水铁牛也不知何朝何代被冲得无影无踪。
解放后,政府拿出有限的资金,动员社会人力资源,几十年来在三江两岸筑起几十公里长的堤坝,但绵阳城被洪水肆虐的故事也时有发生。世纪之交前后,当地出重手花重金,重新打造了几处关键河堤,这才基本免除水患。
这只镇水铁牛,立于21世纪元年,仿制那只不知去向的老铁牛,只是比老铁牛放大了若干倍,铁铸,中空。这是只四川农村常见的水牛,昭示着我们从农耕文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