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前五篇课文的写法。(题目在下面)

题目: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写法具体些,包括理由。注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前五篇课文!我看过教材,没讲写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未完待续 赞同4| 评论 2011-3-9 23:41 热心网友
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赞同2| 评论 2012-2-23 21:31 苫星师 | 四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 读读记记: 哲理 英俊 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敏 堂皇 名义 薄弱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
二、 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背诵段落
第一课《文言文二则》背诵全文
第二课《匆匆》背诵全文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痕迹──印象  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  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  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  伶俐──愚笨
六、《桃华心木》
难段讲解:
第十三、十四自然段。   这两段话写种树人回答“我”的问题。   先写种树人回答“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这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因为“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浇水也应该这样。有的桃花心木之所以枯萎,是因为无法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水源。
  再写天天浇水的弊端。种树人的话有三个要点:
  1、天天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无法深入地下。
  2、一旦停止浇水,浮在地表上的根就吸收不到深处的水。
  3、幸而存活的树苗,由于根不深,遇到狂风暴雨,就会被刮倒。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偶尔──偶然  基业──基础  汲水──吸水  依赖──依靠
  特别──特殊  模仿──仿照  优雅──优美  枯萎──干枯 【反义词】   相信──怀疑  高大──矮小  巨大──渺小  特别──一般
  枯萎──旺盛  依赖──独立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赞同1| 评论 2012-2-27 20:22 A985583663 | 一级
六下课文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追问

我是问写法,说这么一大堆干什么?我看了,没有写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未完待续 赞同4| 评论 2011-3-9 23:41 热心网友
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赞同2| 评论 2012-2-23 21:31 苫星师 | 四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 读读记记: 哲理 英俊 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敏 堂皇 名义 薄弱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
二、 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背诵段落
第一课《文言文二则》背诵全文
第二课《匆匆》背诵全文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痕迹──印象  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  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  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  伶俐──愚笨
六、《桃华心木》
难段讲解:
第十三、十四自然段。   这两段话写种树人回答“我”的问题。   先写种树人回答“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这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因为“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浇水也应该这样。有的桃花心木之所以枯萎,是因为无法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水源。
  再写天天浇水的弊端。种树人的话有三个要点:
  1、天天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无法深入地下。
  2、一旦停止浇水,浮在地表上的根就吸收不到深处的水。
  3、幸而存活的树苗,由于根不深,遇到狂风暴雨,就会被刮倒。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偶尔──偶然  基业──基础  汲水──吸水  依赖──依靠
  特别──特殊  模仿──仿照  优雅──优美  枯萎──干枯 【反义词】   相信──怀疑  高大──矮小  巨大──渺小  特别──一般
  枯萎──旺盛  依赖──独立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赞同1| 评论 2012-2-27 20:22 A985583663 | 一级
六下课文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第2个回答  2012-04-15
教材变啦,内容变啦,无法解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08
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12-04-14
写人的,应为他们都是说老师怎么怎么样追问

是写法!例如倒叙,插叙,按事情发展顺序等,不是什么写人,这不是写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