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好的白糖糕,米发糕,泡耙蒸熟后却发不起来

如题所述

我经历了很多次失败,试验了很多方法,终于找到了方法了。可以与大家一起探讨。总结网上有三种方法。
一、直接将大米粉与水按照1:1的比例调和后,放上干酵母粉与泡打粉搅拌并发酵,发起后上锅蒸。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发糕虽然成型,但口感较干且粗糙。
二、将大米粉与水按照1:2调和后,再隔水加热搅动成半生米糊,放凉后加干酵母粉与泡打粉发酵,发好后,上锅蒸。这种方法几乎100%失败。发得很好,但就是一蒸就踏,变成一碗浆糊。大概是初学者经验不足,或者是米的吸水性不同,北方米吸水性差,很难成功。
三、这种方法是最成功的一种,蒸出来的发糕既成型口感又较细腻。将大米粉与水按照1:1.2,最多不超过1:1.5(看米的吸水性)调和,也可以比例再小一些。然后分成三份,一份放上干酵母和泡打粉去发酵,一份加热成熟米浆(可隔水搅拌加热,也可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时要掌握好时间,不然太干了不好搅拌了),剩一份生米浆。将生熟米浆搅在一起,成半生熟米浆,等发酵的一份发出小泡泡(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将三份搅在一起,再发酵,根据温度决定时间,我是冬天在有暖气的情况下放了4个小时,等米浆面上发出许多小泡泡,(如果用透明容器可以看到碗壁上也有许多小泡泡)这时就可以上锅蒸了,大火蒸10-20分钟(米浆少容器小可以少蒸些时间)关火,放5分钟后掀锅盖。米发糕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如果加些糯米粉可能会更弹,我还没试过。祝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5
给朋友点建议吧成都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与其肴馔一样脍炙人口。从各色小面到抄手、饺子,从腌卤到凉拌冷食,从锅煎蜜饯到糕点汤元,从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满目,各味俱全,种类不下200种。成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小吃店。这些名小吃,多半是早年由小商小贩肩挑手提,沿街摆摊设铺经营起家的。成都小吃往往由小商贩的姓氏和设店开业的街道为名,招牌丰富多彩,且扣着行业特点和店址风光,如总府街的赖汤元,荔枝巷的钟水饺,长顺街治德号的小笼蒸牛肉,耗子洞张鸭子,洞子口张老五凉粉,铜井巷素面等等,今天,有的名小吃已迁新址,但依然沿用旧名。小吃中的面食有担担面、枕头嫂面、钟水饺、龙抄手。担担面用红油、花椒、咸酱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等作调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常常是吃一碗担担面,引出许多孩时的梦。宋嫂面是一种鲜美鱼羹面,以鱼肉、芽菜、香菌制成鱼羹,以其入面,鲜美无比,因是[南宋]东京人宋五嫂所发明,故有此温馨的名字。钟水饺皮薄馅嫩,红油水饺以甜红酱油作佐料,突出甜咸鲜味和红油蒜泥香味;清汤水饺清鲜味美,细嫩化渣。成都的著名小吃餐厅当属“龙抄手”。以抄手为龙头,聚成都所有名小吃于一店。龙抄手制作精美,皮薄馅嫩,滋润化渣,汤味浑香,名不虚传。如果再来一份白蜂糕、叶儿粑、玻璃烧麦、蛋烘糕、牛肉焦饼、川北凉粉、珍珠元子,会感到很惬意。不过请您记住,它可不是龙姓开设。创办人是“浓花茶社”的几个伙计,取其谐音及龙凤成祥之意。成都的汤元远近闻名。赖汤元有近百年的历史,皮薄心香,有三不沾的特点:不沾碗,不沾筷子,不沾牙齿。黑芝麻鸡油酥洗沙心子最为有名,吃时加上小碟白糖芝麻酱更是有滋有味,好香甜哦!许多年青的朋友是否从中尝到了生活的甜蜜!郭汤元的心子加进各种蜜饯,一碗四个汤元,个个味道不同。嗯,还有香甜可口、油而不腻的“古月胡”三合泥,肉馅饱满、鲜香无比的韩包子,酥脆香甜的鲜花饼,色白晶莹的珍珠圆子,油茶、馓子、蒸蒸糕、麻花,发糕、马蹄糕、糖油果子、“三大炮”、酸辣粉、凉粉、凉面、碗豆糕、肥肠粉、小笼包子……,还有成都的怪味鸡块、怪味兔丁、凉拦肚条,夫妻肺片。腌卤制品有成都的“王胖鸭”、耗子洞的挂炉鸡,……如今,成都的美食节名扬国内外,成都人爱吃,会吃,吃的精美,成都人与成都小吃一起,可为誉满天下啦!
第2个回答  2012-07-25
我试过这种情况,应该是米糊没有发酵好。没发好的米糊蒸出来一揭锅就塌下去,而且还粘乎乎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