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特产山草药有哪些

如题所述

1、积雪草,别名老花碗、乞食碗、铜钱草,是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生长在阴湿荒地、路边、水沟边等地方。茎伏地生长,节上生根。叶片圆形或肾形,犹如缺口的碗,夏季开花,花红紫色。果实小,扁圆形。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等病症。在民间,用积雪草的根包在猪肚里炖汤,被认为可以治疗老胃病。
2、紫花地丁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托叶钻状三角形,花期4~5月,紫色小花,结小果。紫花地丁全株入药,干鲜均可,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3、鱼腥草,别名折耳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山谷阴处,也能在向阳处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叶有腥气,因此得名。鱼腥草可当蔬菜食用,全株入药,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在夏令时节,人们常用鱼腥草泡茶饮用,以清热解暑。
4、过路蜈蚣,又名黄毛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路边、旷地、溪边、山坡等地。性平,味微苦,全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等。
5、马齿苋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厘米。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马齿苋既是药材也是食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对“吊肠痧”有特效。孕妇忌食。
6、金线吊葫芦,又名三叶崖爬藤、三叶青,丝线吊金携扒扒钟、三叶扁藤、蛇附子、石老鼠,属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每年3-6月开花,4月至秋季结果,花果期较长。成熟后的果实色泽鲜红艳丽,味甘、性凉,具有滋补功效,属极品。
7、凤尾蕨,别名鸡脚爪、凤尾草,壁脚草、五指草,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常见其踪影。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常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8、白毛藤,此梁又名胡毛藤,多年蔓生植物,茎长达4-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两面均有白色细毛散生,花期9~10月。果期11月。这是“胡毛藤”的花和果实。白毛藤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等症。
9、龙牙草,又名仙鹤草、地仙草,为蔷薇科龙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通称,高30-100厘米,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横走,圆柱形,秋末自先端生一圆锥形向上弯曲的白色科芽。茎直立。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不等,花期7-8月,花浅黄色。龙牙草的地上部分入药,称为仙鹤草,夏秋采收,其芽也入药。具有止血,强心,强壮,止痢及消炎作用。
10、爬藤榕小号牛奶仔、山牛奶,常绿攀援灌木,长2-10米。小枝幼时被微毛。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托叶披针形;叶片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3厘米,花期5-10月。爬藤榕的根、茎可以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实可以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以上为部分梅州特产山草药的介绍,每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在使用这些草药时,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