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数学问题从实践上升到抽象

如题所述

“如何把数学问题从实践上升到抽象”。也就是说“由实践产生理论”。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做起来比较发杂。
说它简单是因为: 人人都在实践。人常说:“哑巴吃饺子——心理有数”。你想,连哑巴心理都有“数”,更何况健全的人?所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既然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就有了研究“数”的学问——数学。数学也就是关于“数”的理论。
实践中,我们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往往受“量”的约束。比如说:一头牛加三头牛等于四头牛;一匹马加两匹马等于三匹马……文盲都明白的最简单的道理。但是,你要说一头牛加一匹马等于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数学专家都会摇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实践中,“数”往往要受“量”的约束。由此可知:数学不是数量学。理论家经过实践再脱离实践,也就是摆脱“量”的约束,只研究数的大小、比例、图象、算法……这就是具体数学问题上升到数学的抽象过程。

要说这个问题讲起来复杂。是因为,什么是“抽象”?这个问题不简单。
数学中常有“象”“数”“理”的提法。这来源于哪里?来自我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中的三易。《易经》中最通俗的思想是“有数必有象,有象必有数”,但研究象和数的“理”有千千万。比如 1这个“数”,其象何止千千万?可以是一个人,一头牛、一只鸟,一个原子……
再如“人”这个“象”可以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女人,两个女人,一个外星人……
由此可见,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抽象,何其不易?更何况“理”有正理、歪理之分。“三易”还有“三变”。

“如何把数学问题从实践上升到抽象”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摆脱“量”的约束,要在不疑处有疑,找准“象”和“数”的“理”。何其艰难的任务?
还有,数学属于西学。我们还要明白,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是不同的。东方人习惯归纳思维,而西方人习惯演绎思维。我们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万象归纳为太极的时候,西方人却在苦苦寻找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我们的数轴是1到9 ,没有0 。我们的思维是九九归一,从一排到九,把九和一再连起来,变成太极。考小学生的九宫格的问题,其实就是把八卦中的九个数字玩弄于掌心。我们的0 是什么?是5 。5——无,因声求意。这一点你从八卦中“5寄中宫”,成语“九五之尊”“七上八下”。我们的老秤“半斤为何是八两”就能得到佐证。九宫格横竖斜三数加起来都是15 即我们的1 0 。我们的老秤一斤应该是15两,但这样的话,半斤就是七两五,衡量起来零点五两很不方便,所以老祖宗采用七上八下,16两完事。
西方人的数轴就是现在所学代数中的样子,以0为中心,两边正负无穷。
所以“把数学问题从实践上升到抽象”还要注意两种思维的差异。中西合壁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30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简单地说,抽象就是概括,要学会分析具体事物,并归纳出其中的一般规律性。要把数学问题从实践上升到抽象,必须去情景化,不要拘泥于具体事物的个别属性。
第2个回答  2012-03-30
文字语言数学化,数学问题概括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