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中国共青团团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的创作背景啊?

现急需有关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创作的历史背景,要尽量详细哪位大侠能给出描述,在下感激不尽 O(∩_∩)O~

中国共青团团歌创作背景:

征集团歌的工作自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成立就提出来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一直没能落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改革开放的兴起和发展,在1987年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提出确定团歌的任务,同年5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征集团歌的启事。

时年34岁,从1978年就开始从事专业歌词创作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胡宏伟,这时刚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系专修毕业返回工作岗位。他看到启事后,热血沸腾。

他16岁入团、22岁在部队入党,一直在部队团组织中做宣传工作,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国家有国歌,少先队有队歌,而共青团一直没有自己的团歌。

胡宏伟30岁时曾因创作《长江之歌》而名声大振。他充满创作激情,说干就干,一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但都不满意。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一个月简直快把他“憋”死了。

苦苦思索中,他仿佛看到五月的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生机盎然;他看到胸怀远大理想、浑身充满朝气的青年一代们,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的博大胸怀……灵感来了。4天后,胡宏伟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改定后寄到《中国青年报》。

这时担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的作曲家雷雨声看到这个歌词后,觉得写得很好,是一首朝气蓬勃的战歌,决定为这个歌词谱曲。

在谱曲过程中他吸收了进行曲和通俗音乐的特点,在歌曲的中间段,把音域降到低音区,调式从大调转向小调,表现对厚重历史的回顾,然后再逐渐把音乐往上推,转入大调,进入高潮。

1987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5300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谱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排在第一位。

后来,团中央确定十首作品为入围歌曲。通过全国青少年的学唱,再次投票选举,这支歌获得第一名,同时与另一支入围歌曲一并作为团歌候选歌曲提交共青团十二大讨论。在1998年5月召开的共青团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首歌不负众望,经全体代表投票表决,被选举定为代团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