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凡是作为弟弟和儿子的人(妹妹和女儿也一样),在家里要侍奉父母,尽孝道。离开小家,在宗族亲戚之间,要侍奉兄长,尽悌的本分。在社会上,对朋友,以至于对一般人都能友爱,再到爱国爱天下,都是悌的意义。孔子继续说,每做一件事,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按道理去做,绝不马虎。每说一句话,都要发自内心,诚实待人。在社会上,要有博大的胸怀,爱每一个人,不能存有厌恶、嫌弃、嫉恨、刻薄之心,爱天下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如果遇到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要多加亲近,多多切磋,熏陶自己的情操,帮助自己完善品格。以上是最重要的六点,这六点不可懈怠,要时时努力才行。如果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学文”。这里的“学文”是泛指,古时候讲“六艺”,今天更加广泛了,可以是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就是我们讲的专业技能。没有余力的时候,不能着急先学技能,而当道德有所成就,又不能不学技能。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先德行而后文艺。有道德的人心无旁骛,学习技能自然容易学成,而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体验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反过来也进一步完善了人的道德修养。
这一句是孔子对小孩子的要求,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和小朋友要团结友爱,要遵守纪律,要诚实,要爱祖国爱人民,要和好人做朋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孔子把它们上升到孝、悌、谨、信、博爱、亲仁这样的高度上,作为为人的根本,从小开始养成。一切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也都由此而生。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做到以上几点,虽然会失掉一些眼前利益,但是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心胸也会越来越广阔,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在不远的前方。
虽然这样的要求,三岁的孩子都知道,但是活到八十岁也不一定能做到。当早已不再长高的我们翻起这一页文字的时候,是不是感到,自己到现在为止,也不能算是个好孩子?不要紧,让我们从头做起,从一个孩子做起,当我们做到作为一个好孩子走进大人的世界,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工作之余,则可研习六艺之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9
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除外则尊重兄长和朋友。在行动上谨慎诚信,思想上博爱众生,亲近道德高尚的人。以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则可以学习更深的文化修养。
第3个回答  2019-01-09
脚脚臭的很,别来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