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世界潮流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所指的“世界潮流”是民主主义。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 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孙中山曾说过:“今举我国土之大,人民之众,而为俎上之肉,饿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蛮力,雄视世界……余短才浅智,不足以担任大事;而当此千钧一发之秋,不得不自进为革命之先驱,而以应势之要求。”并声明,中国之革命是“为支那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

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次年9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可谓“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之后,他致力于民生建设,投身实业,筹办全国铁路。

1912年11月8日,专心于经济建设、周游各地的孙中山,途经杭州,随即回到上海.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是孙中山先生知道资产阶级救国之路行不通之后发出的感慨。

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提出的三民主义重要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结合孙中山生活时代判断,“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所指的“世界潮流”是民主主义。

扩展资料: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荷,孙中山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

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民国二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

19世纪末满清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就成了孙中山民主思想启蒙及倡导“三民主义”的原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中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6
  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当时世界潮流是民主!共和!
  《走向共和》最后一集被CCTV删掉的孙中山演讲!
  我知道,你们很着急,张勋复辟了。国会又开不成了,我知道,我呀,我急的不是这个,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我们本来是共和国,可怎么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了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东西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专制复辟,就是必然的,和共国就永远是个泡影,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真爱嘛,可民国主年来我们看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国应该是自由之国,自由是民众天赋的权力,民国6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只有当权者的自由式,权力大的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权力的自由,可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民国应该是博爱之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民国6年来我们又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民众对当权者恐惧的爱,而当权者对民众对民众只有口石头上虚伪的爱,那种真诚、真挚的博爱我们看不到啊!民国,更应该是法治之国,可民国6年来我看到是行政权力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干涉立法,你不听话,我就收买你,你不服从,我就逮捕你,甚至暗杀你,立法者成了行政官员随意蹂躏的妓女,那行政是什么呢?行政!应该说是大总统及其一整套官员制度,应该是服务于国民,行共和之政,可国民6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打着共和旗帜的家天下!在这个这家天下的行政中,我们根本看不到透明的行政程序,更看不到监督之制,那些行政官员是如何花掉民众的血汗钱,民众不知道那些行政官员把多少钱揣进了自由的腰包!你们不知道吧?!我也不知道,呵呵~
  你们都知道司法是载判这个载判的原则是什么?是一部主权在民的共和国宪法,可民国6年来,我们根本没有看到这么一部宪法嘛,就那部不成熟的《临时约法》也一次又一次的被强奸,有人说;不~不~不不不是一个人,是有一些人说;共和国它只是一个称号而已,你孙大炮说的这些太虚幻,太遥远,不符合国情,它就像一个气球看着很美丽,可一飞上天哪,砰~~破灭了。我想请问你我们不要共和了吗?难道共和真错了吗?如果我们不要共同和,那我们有的就永远是专制,如果我们不要共和那我们有的就永远是被奴役,如果共和错了自由就是错的,如果共和错了,那平等就是错的,如果共和错了那博爱就是错的吗!我们追求的共和,没有错。当然它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去完善它,那怕为此付出代价呢!
  对了,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点古怪是吧,连裁缝都说是很奇怪的,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为了完善共和,你们还觉得奇怪是吗?我要说这就是共和,这就是共和的衣服,这边我设计了三颗扣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爱,这边也有三颗扣子,民族、民权、民生,那宪法了,哎哎~~哎我说的不是三权宪法呀,我发明了个新词,叫五权宪法,这里装的是,立法权,这里装的是行政权,这里装的是司法权,这三权你们都熟悉;叫间接民权,我情有独钟的是直接民权。要让普通的民众都有直接的参政、议政的权力,一个是考试权,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考试的传统,后来把科举费除了,当然这对后来大兴新学有好处,可当官不再考试了,这不好,这就象倒脏水把孩子倒出去一样了,民国6年来,在行政上用提什么人哪都是他袁世凯北洋的人,至今还如此,所以我要把考试权还给民众,今后,凡行政用人,一定要经过考试,不管是谁,还有一个是弹劾权,没地装了,不急不急,装在这儿,弹劾权,为什么要把弹劾权藏在里面呢?因为它是民众的杀手锏,它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杀出来弹劾你,所以你要战战兢兢地当官老老实实的为民众做事,我想这回不会有人更要说我孙文是个疯子了,吃饭穿衣都说共和,你孙大炮,还会什么,他说的对我只知道共和这两个字,我这一背子就认这两个字~共和,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仁,为了共和连生命都要献出了,我孙文此生啊!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我孙文相信,我们这样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
第2个回答  2012-04-08
这里的世界潮流是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整句话的意思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声势浩大,顺应这个规律做事的人,就能成功。逆历史规律而为,终将被这个潮流给淹没掉。
第3个回答  2012-04-08
这里指的是民主自由,当然是在资本主义的意义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顺应的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全球化的浪潮。
第4个回答  2012-04-08
孙逸仙的名言。
说这话的时间是清末民国初,当时国穷民困内外交加苦不堪言,世界出于工业革命高潮生产力迅速提升。这里的潮流是指“民主政治科学教育休养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