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房子的17种称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4

古代对房子的17种称呼是宫、殿、室、府、邸、宅、厢、宇、院、牌坊、塔、刹、祠、堡、楼、榭、阁。

“宫”就是古代皇帝住的地方,“殿”指的是皇帝工作的地方,“府”指的是大官、贵族住的地方,“宅”是老百姓住的地方。“寺”特指的是僧众供佛的地方,“庙”指的是奉祀神佛和贤者的地方,“祠”是供奉祖先的地方。

“观”指的是道教的庙宇,即道士住的地方。“庵”指的是尼姑住的地方,“塔”指的是佛教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榭”指的是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

水榭的形式

1、北方园林的水榭

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整体建筑风格显得相对浑厚、持重,在建筑尺度上也相应进行了增大,显示着一种王者的风范。有一些水榭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体建筑物,而是一组建筑群体,从而在造型上也更为多样化,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最具有代表性。

2、江南园林的水榭

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由于水池面积一般较小,因此榭的尺度也不大。为了在形体上取得与水面的协调,建筑物常以水平线为主。一半或全部跨入水中,下部以石梁柱结构作为支撑,或者用湖石砌筑,让水深入到榭的底部。建筑临水的一侧开敞,可设栏杆,可设鹅颈靠椅,以便游人在休憩时,又可以凭栏观赏醉人的景致。

3、岭南园林的水榭

在岭南园林中,由于气候炎热、水域面积较为广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以水景为主的“水庭”形式。其中,有临于水畔或完全跨入水中的“水厅”、“船厅”之类的临水建筑。这些建筑形式,在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上,都力求轻快、通透,尽量与水面相贴近。有时将建筑做成两层,也是水榭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