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又称长短句始于宋代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1. 词,又名长短句,产生于唐代盛行与宋代宋词按风格划分,可分为什么

婉约和豪放。总体分两种,但是词的发展是这样的

如果要分的很细,可以这么分。

1,唐末宋初,花间词

2,宋初,有柳永发扬慢词,成为一种风格,多写离愁和羁旅,可以称柳派。

3后来又有周邦彦发展了柳词,使她措辞更美更工整周的词集叫清真词,所以这个可以叫清真一派

4北宋灭亡后涌现了许多爱国词人,有很多爱国词,这个可以叫爱国词人派,其中又以辛弃疾名气最大,后来好多人学,可以叫辛派。

5到了南宋,又有姜夔发展了清真词,自称一脉,这时的词大多很工整,而且以慢词长调为主,吟风弄月,抒写社会生活,人生百态,这就形成了南宋士大夫词。当然他们中间的风格也不是都一样的,如,姜夔的词如野云孤飞,比较自然。同时代的史达祖的词就比较注重炼字。而后又有吴文英,张炎等大家,同属婉约,但细致风格不同

2. 可分为什么派和什么

宋词按风格划分,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主要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3. 判断对错 词又称长短句最出句子要依照词牌来写有固定格式到宋代发展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所以是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