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题所述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禄山起兵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蓟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师,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于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守令或逃或降。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振著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与玄宗退位 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东都洛阳。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宰相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二十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处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画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宝应二年(763年)春天,又逃往范阳,史朝义被部下李怀仙逼迫自杀,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2008-06-14 09:16:04 补充: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捩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
背景 唐代历太宗「贞观之治」、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唐代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自安史之乱发生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的设立与势力坐大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彊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均使盛唐建立了一个极为辽阔的边境。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渐而,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豁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的大权,令原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 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忧。而安禄山也因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兵镇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当中二百六十一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五十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三镇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而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二十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八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玄宗怠政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著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六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右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 *** 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河北胡化 唐太宗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一带,成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汉化甚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于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 蕃将掌边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掌握军权。当时安禄山己一人独掌二十万的兵力,一旦有异心,便容易发动叛乱。 将相不和 安禄山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2008-06-13 19:50:21 补充: 结果 战乱结束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宝应二年(763年)春天,又逃往范阳,史朝义被部下李怀仙逼迫自杀,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