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就行

如题所述

  有生之年,我绝不让我的孩子跟着网络上那个包君成学习写作。无论我孩子的文笔有多差。因为我发现这位包先生不会好好说话,更不会说正常的人话。

    我泱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的精妙更在于他的微言大义,用最简单的话表示最丰富的含义才是写作行文之道。一字即可诛心,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了。

  那么,我们来细数一下包先生的写作“秒变”论,“高能版”等,和他所谓的种种写作方法吧。首先无论是文化还是文艺,都应该是作者主观创造的一个过程。文学作品更应该是宽泛和自由奔放的,不应该被归类总结,更不应该像包某人那样各种写作修辞的奇技淫巧。明明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种不同模样的黛玉妹妹,还要用什么五感之法去尝一尝,闻一闻,嗅一嗅吗?这样的操作实属多余了,写作中留有悬念也不失为美吧?他这样的刻板雕琢,不仅让文章都充满匠气,仿佛流水线上的模子框架,特意为写作设定套路公式,这样已经打乱了写作真正的本心和奥义。

    “写文章”书心耳!只要不跑题,心里怎么想,平铺直叙天马行空恣意昂扬的发挥就好。弄那些弯弯绕干啥,非要把本来简洁扼要的东西,用繁琐难懂的语言,编织成一副高深莫测谁都看不懂不认识的工艺品四不像,真是没有必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好吗?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不香吗?用太多娇柔造作的词藻堆砌,乱花迷人眼而已。真不值得借鉴。

  就拿写文章开头来说,包某人真是一位秒变大佬呀,咱们来引用一段

记得那一次—— 秒变—— 秒变01: 那些点滴,漾开,在记忆深处—— 秒变02: 在窎远的回忆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 主讲老师: 包君成( 全国优秀教师, 作家) 教师秒变版: 记忆,细细碎碎,似那杪秋的阳光穿过梧桐的枝叶,照进静谧的心原…… 学生版01: 细碎的记忆,宛若阳光穿过梧桐的枝叶,打进静谧的心原…… 主讲老师: 包君成( 全国优秀教师, 作家) 学生秒变版02: 静谧的心原里,总有些细碎的记忆,仿似杪秋的阳光穿透梧桐的枝枝叶叶…… 教师版: 那些点滴,在记忆深处,氤氲着旖旎的香—— 学生版—— 忆,静好,纯粹,氤氲成一枝旖旎的香—— 高能版1—— 彳亍在青春的河岸,风光旖旎,氤氲在记忆里的瞬间, 虽淡犹香—— 高能版2—— 彳亍在青春迤逦的路上,有多 少旖旎风景,而那些画面永驻 心间…… 高能版3—— 一路迤逦而来,多少旖旎风景, 而那些画面永驻心间……

    还有什么更所谓的万能开头:万能回忆式 落日余晖式盗墓笔记式 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像半透 明的墨油纸渐渐铺展开来…… 五十年前,长沙镖子岭—— 两年前,窗前—— 两年前,仲春—— ...

    看看这都是啥,渐渐的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有些导演导出来的东西,画面虽美,内容却冗长乏味,即使演员们空有演技,却拯救不了平庸恶俗毫无波澜的剧情,这些难道不就像包先生笔下的文四不像吗?华丽词语堆砌的泡沫,我简称之为通篇都是“可不要的废话”,我甚至读不懂他说的这些话的意思,这点可能也怪我才疏学浅了吧!

    他的文章里没有简洁大方的头尾呼应,也没有跌宕起此的故事情节,更没有耐人寻味扣人心弦的动人笔触,有的遍地都是我都能认识的字,和弄不明白的字与字的组合,我至今也不能明白,心原是什么东西,什么意思?明明这两个字我都认识。假设《西游记》,《红楼梦》这些名著都用包某人这样写的话,恐怕连一个章节我都读不下来吧。

    没听说过好的文章直言不讳不行,也没听说过说话必须要拐弯抹角来哗众取宠。更没有听说过没有他那些莫名其妙的词藻,文章就不能做到感动人心,翻看我们从小学到大的课本,没有哪些名著是靠这样的小聪明,跨越历史长河经久不衰的吧!

“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朴实无华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的。这才是真正平凡世界里带给我们最不平凡的回响,不是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有话直说不行吗?非要把你我都能听懂会说的话,弄成你我都看不懂的样子才是艺术吗?才叫高深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老话讲强扭的瓜不甜,这样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会让人更反感。

    据我多年的经验,写文其实就是把大家都明白的一些事情一些道理平铺直叙,加上一点点个人的独到的看法想法,既使用词朴实无华不雕不饰,这样的文章也是佼佼者了。您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