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韩国老片

记得是高中时看的(05年左右),很认真看但没看懂。
悬疑片,大概内容是一队警察调查一起连环杀人案件,
受害者都是女性,先奸后杀,最后用丝袜勒死受害者,
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抓到凶手,但在影片的结尾,试过多年后,
当年的警员偶尔路过当年的案发现场,驻足停留,若有所思。

杀人回忆
导演:奉俊浩

主演:宋江浩, 金相庆

又名: 杀手回忆录 / 谋杀回忆 / Memories of Murder

上映年度: 2003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53969/

IMDB评分:8.0/10 (1,145 votes)

获奖:

2003年第2届韩国电影大奖揭晓,宋康昊主演的《杀人回忆》成为最大赢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影片奖等6项大奖,成为了本年度这一奖项的最大赢家。

"韩国电影大奖”原名"MBC电影大奖”,因为在去年的颁奖传闻有失公平,所以今年以"韩国电影大奖”的名字举办,也一改去年的奖项平均分配的现象,由文化艺术界的500名人士和由网络选拔出的500名委员担任了评选委员会。而且奖金也颇丰,给获奖影片颁发的奖金高达2亿4千万元。

剧情简介:

根据韩国的四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编而成的,该案至今未破,15年的刑事诉讼期已经过掉,就算逮到凶手也没有用了,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那些被杀害的死者,不是讲述一个案子,所以那个凶手不是最后出现的人。

1986年,京畿道。某天,一少女被奸杀后弃尸荒野。两个月后与之类似的案子连续发生,生活在周围的居民亦感到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结果,警方决定成立调查小组去调查这一系列棘手案件。两名干探朴斗万(宋江浩饰)和赵勇丘奉命专查此案。除此以外,还特意从汉城调来一心想查此案的徐太胤。然而这个调查小组工作不太顺利,擅长于自己的灵感和头脑的朴斗万跟凡事需要真凭实据的徐太胤磨擦甚多。

朴斗万发现现场留下颇多死者的头发,来推断行凶者专挑选有脱发毛病的女子为行凶对象。另一方面,徐太胤亦发现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着红色的衣服。调查小组决定选定一个下雨的日子,派出卧底去引诱行凶者。

到了翌日,死去的却是另一名女子,而今次行凶者竟把一把雨伞插进女子的下体……

2003年在韩国票房冠军的宝座上停留了三个月之久的暴力动作大片。是继《朋友》之后最佳的韩国犯罪电影,导演奉俊浩充分显示了他对各种电影语言的掌控能力和在剧情编织、线索设置、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过人之处。影片推出后好评如潮,连连获奖就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认可。

一部找不到缺点的电影是可怕的,<杀人回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执导过<绑架门口狗>的导演奉俊浩把发生于己于1986年一连串的奸杀案拍成了一个隐喻。但看故事你也能获得纯粹智力与情感上的震撼,奉俊浩导演手法扎实克制,极具大师气象。但本片的杰出之处在于它拍出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却又举重若轻。韩国军政府时期的动荡,人群所弥漫出的无望,以及潜藏在人心底的癫狂,在奉俊浩的镜头下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结合体。这种感觉在片子的后半程达到了顶点,特别是那天晚上明知罪犯会去作案,警察却无能为力,因为全部人马已经派出去镇压示威了。个人悲剧与历史车轮就这样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 奉俊浩展现了韩国历史的一个横切面,和它复杂的肌理。

摘录两位电影界人士的观后感:

1、某周刊资深娱记:看过这个片子,中国电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2、国际级的摄影师:韩国人真是了不起,难以想象这是这个导演的第二部电影。

《杀人回忆》,韩国去年最卖座电影,根据1986-1991年韩国数宗至今仍未破获的杀人案件为蓝本,讲述小镇警察和汉城来的探员一同侦察连环杀人案,结果却因自身的原因和大局势的关系而让凶手逍遥法外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后好评如潮,连续四周雄霸票房排行榜冠军。

改编一个没有被破获的案件,这本身就是创作者智慧的体现,影片那欲语还休的开放式结局,更是让许多人对导演没有揭示凶手是谁而忿忿不平。这其实是导演力图摆脱类型片束缚的一个手段,也彰显了影片更重要的并非阐述“谁是凶手”,而是向观众逐步揭示:一件本来完全可以被侦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员自身给毁了的。这个毁灭的过程是导演最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也由此带出了韩国民众对那个特殊时代背景的集体回忆,既有商业片的构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为对韩国历史不熟悉的我们来说,也能从导演的几处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气氛。

影片最后的小女孩的确看到了真凶,正如她所说,那个人只能用普普通通来形容,在此点也出电影表达的另一个主旨--其实任何一个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人,都存在他背后所不为人所知晓的一面,做坏事的也并不都是那些看上去就面目狰狞的人,而很可能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

全片拍得张弛有劲,笑料、惊险、恐怖等商业元素齐备,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导演刻意营造出的郁闷、绝望气氛,令观众和两个探员的心理在最后时刻都面临崩溃边缘。主演宋康昊(《共同警备区JSA》)为出演此片而刻意增肥,把小镇探员的心理刻画得丝丝入扣,其演技之好,放在世界影坛内,也足以跻身前列。

简评:

2003年韩国票房第一的电影,并获评为年度最佳影片首位,狂扫韩国国内各大电影奖项。有人说,影片是韩国的《七宗罪》,但其实除了影片中总是下雨相同外,本片其实更像是"恶魔杰克”的韩国版,而且同样都是真实事件。

与普通韩国电影相同,影片前半小时节奏缓慢,但接下来马上让你欲罢不能,而看完后,更是会反复回味。罪犯近在咫尺,却又无法触摸,甚至已经能准确预测案发的时间,却无法阻止,恐惧、紧张、郁闷的感觉时刻伴随观众,让你着急,让你烦躁,体验赵警官由理性到疯狂的转变,最后他拿枪指向疑犯,虽然痕迹鉴定对方不是真凶,但相信观众也和赵警官一样,宁愿相信对方就是凶手,因为那种紧张,那种沮丧太需要一次渲泻了。

影片拍得剧力万分,已是一流商业大作,更难得的是,因为拍摄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真实事件,影片中大量溶入当年韩国军政权统制下的情景,带领观众一起反思韩国民主化进程中曾有过的黑暗时期。围捕罪犯,却不够人力,因为军人被派出镇压游行、朴警官先是对犯人严刑拷打,后又引导犯人作"杀人回忆”进行诱供、还有那无休止的空袭演习,无一不让观众想起那个时代所带来的创伤。在一流的商业技法中又能加载沉痛的集体反思,仅这点就比《七宗罪》高明得多,这也是韩国电影崛起并在亚洲称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康昊饰演的警探,一抓到疑犯,便循循善诱地诱导人家回忆杀人经过,而不管这人是不是真凶,跟他搭档的警察,一见疑犯拒不服从,便马上上去给他一脚,甚至把人倒吊起来——影片一演到这里,电影院里哄堂大笑,大约因为这种事情在80年代的韩国司空见惯,大家都心照不宣。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无辜疑犯,在这种"杀人回忆”的仪式中,大多数吃打不住或者受到诱导,不但自认有罪而且头头是道地交待"杀人”经过。金琮饰演的从汉城来的警官开始时怀疑、抵制这种审讯方式,但当连环案件一再发生,侦破过程毫无头绪时,他竟也陷入了这种心理,甚至比乡下警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要了解80年代的韩国社会,《杀人回忆》可以提供一个窗口:破案的紧要关头,急需调集警力而不得,原来警察都被调到邻近城市镇压民众示威去了;被关押拷打的一个无辜的疑犯是基督徒,他所在的教会的教友集合在警局门口齐唱赞美诗示威;因为警民关系紧张,掌握关键性破案线索的证人竟在警民冲突中因事故丧生……等等,都显示出韩国民主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矛盾。

影片一开始不乏喜剧色彩,譬如宋康昊在侦破毫无头绪时去向"仙姑”求神问卦,半夜三更跑到案发现场去"圆光”,譬如宋康昊酒后和金琮大打出手时说,美国太大所以他们的侦探要用头脑破案,韩国很小,所以只需要用脚破案,都让人忍俊不禁,但当金琮也陷入有罪推定的心理中甚至趋于疯狂时,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沉重。《杀人回忆》揭示了韩国军政时代由专制而导致的有罪推定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竟隐隐然弥漫社会,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影片结尾宋康昊饰演的警察辞职后,在饭桌上对待儿子也无意中流露出类似心理,让人不禁对内在于东方社会中的某种缺陷悚然深省...

本片主演宋康浩,再次展现了他宽广的戏路,难得的是,他不仅可以入戏极深,而且可以每个角色给出不同的演法,《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茅趸王》、《我要复仇》加上本片,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他却都可以胜任,此等演技,放眼世界影坛,也没有几个演员可以做到,韩国电影的崛起,与这些超一流演员的出现也不无关系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30
“杀人回忆”
韩国悬疑片巅峰之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633.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13
杀人回忆, 真实案件改编,华城连环杀人案,真实案件很震撼,电影只是讲述了一小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