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列举出两种即可

如题所述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简单的说就是起了铺垫的作用。

道理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同时照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处是以道理证明事实,证明了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扩展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3
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简单的说就是起了铺垫的作用

道理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同时照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处是以道理证明事实,证明了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是有点啰嗦,仅供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09
举例论证,列举若干个人的事迹,说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为下文的论证提供论据;道理论证,论证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业的道理。
第3个回答  2013-01-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举例再归纳全文中心。
还有类比论证
第4个回答  2013-01-06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_^*)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