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和六亲不认的人不一样么?

那个佛教的狂热粉丝就滚边站吧,不要逼我骂人!

我提的问题就这,很简单

不是说佛教大成就要“断情感”,“无思欲”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么?

但是我觉得还不如就说,
“入我佛门者,需【六亲不认】!”不更加简单明了么?

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喜欢佛教,觉得有点扯蛋的感觉,特别是了解创始原因和那什么什么摩尼……我就更看不起了,呵呵,似乎太偏见了点哈。

对了,顺带问下,
我觉得那啥王子建佛教还【生孩子】,以后必然是【国王】了!建立佛教其实就是为了打击【婆罗门教】!那么【刹帝利】就站主导位置了,也可以说他是牺牲自己,【滚固王权】~~~不是么?
老 子什么宗教都不相信,唯一喜欢点的就是道教,
我说过,你要是佛教狂热粉丝就跟劳 资 滚 远 点哈!
还有,教我看佛教书的人,对不起,我觉得小说比那些神啊鬼啊的,又没有剧情,就只是“多念菩萨保你身体平安”(好象是《菠萝蜜心劲》里的。)

说什么大爱,想个乞 丐!
不过是啊,一个高 级 乞 丐!
如果就这样糊 弄 我的话……
第13个。
之所以出家就是因为生了孩子啊,要不没生孩子出家打栽啊?~白痴!

还有, pinkishbomb,回你一句,
我终于知道疯 狗 是怎么来的了——被你 咬后 得狂犬病了。

因为楼主不了解六亲不认的真实义,世尊的父亲去世时,可是世尊亲自抬棺,云何六亲不认?

实是楼主不知不识佛法大意,才会出此狂言,今已此言利益网上有缘佛子:

六亲不认者,可从两方面说起:

一者:盖一切众生的色身皆是四大假合而有,本非真实有,而众生不知此者,认此为我父或为我母,然而光有身体如同死尸,还必须有知有觉的意识觉知心,然而此意识心也是必须由大脑接触六尘方才现起,也是无常法,况且意识心无形无色,云何能说母之意识为我母,父之意识为我父焉? 又若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是如此,犹如空花、水泡,刹那生灭,无有定实,云何能说受是我、我是受呢?想、行也是如此,都是假藉身体、意识心、六尘等为缘方才现起,云何能说此是我,我是此,或言彼是我母之言呢?

而一般众生其实是将色阴中的色尘任做为母亲或父亲,可是所见的色尘也是虚妄无常、无有定实可得,怎麼能说所见的色尘是我母、是我父呢?

以上所说,乃是从二乘解脱法而说之。

二者:若以大乘法而言,一切众生皆是真如理体:是无差别相、是平等相、是一味相、是真实相、是大慈悲相,菩萨亲见事实时,能观一切众生皆是此一合理相,父母也是如此,因此说六亲不认,即是六亲皆是无差别相,也因为如此,佛、菩萨於一切众生生一子想,真才是真平等心、真慈悲心,非是如楼主外道一般,所能臆测。

故若对佛法未能真实解者,须谨慎身口意,莫诽谤佛法,以免招感后世不可爱之异熟果报!可不谨慎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30
你首先不比这么生气,你还没有理解佛教的真谛。佛教说断情欲,并不是说要叫你六亲不认,这只是针对那些在情欲面前多次受苦的人而言的,而且,此断情欲并不是没有情欲,而是一种上升,变成对天下万物的一种爱。你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印度的佛教人物都是一些王子贵族的,因为在那时,这属于是一种文化教程,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到的,所以当五祖遇六祖惠能时,只是一种一瞥,当然也是一种考核。佛教传入中国后,有很多的变化,特别是佛道儒三教的相互融化,所以现在的佛教,与原先的佛教思想存在差异。而你拿‘修身治国平天下
无家无国何来我?’,这显然是拿儒教的来抨击佛教嘛,一个教派去抨击另外一个教派,这其中的冲突那是显然的。
第2个回答  2009-04-27
虽然我对佛学没什么了解 不过因为接触过几个和尚 因为之前和你有过类似的想法 所以当面讨教了一下 其实 没有深入了解 我们确实不好乱猜什么 当然独立思考是好的 包容性也是应该有的啊 不管佛教是什么 好与不好本来就是一个人一个理解 我本人暂时每发现佛教的过多弊端 所以我觉得佛教至少是可以受到尊重的 毕竟它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已经不少了 是否扯淡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果究其根源的的话 我想任何一个思想流派都是会被看不起的 因为任何一个思想流派其本质都是束缚人的 呵呵 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27
佛教也好基督也罢本身的教义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肯定不一样 在历史长河政治影响下这些宗教都带了非常大的政治色彩 以愚民为主要发展方向 数百年下来便变成这样了 论信仰我本身是没有任何信仰的 更信自己一点 这和道教的思想有些相似 但我并不信仰道教 无论哪个宗教要发展就必须要靠皇权 靠皇权就必须听皇帝的 基督教可以算例外 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都是有基督教控制 佛教不是中国的本土教 但因受唐某人推举一举打败道教成为国教 带领佛教的阿育王杀人无数 在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才弃剑伴佛 那时的佛教并没有断情觉欲 佛教徒也没有分和尚和尼姑 但在慢慢发展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生存和适应帝王的需要 佛教教义便慢慢改变了 这和是否六亲不认没有直接关系 佛教为兴起 宗旨变成为愚民 没有思想的人才好控制 但这只是表面 可以说其实目前的佛教是避世的地方 而不是六亲不认的地方
第4个回答  2009-04-27
这是因为您只了解过中国佛教,而并非原始佛教。 在古代印度的思维就是如此。 为了解脱世间的痛苦,而人们放弃了只有崇拜的婆罗门教开始自己追寻‘涅磐’。而人们对走向涅磐的方式有两种,1。极端的快乐。2。极端的痛苦。 但佛陀在这两者之间走出了第3条路,中道。

佛陀时代属于沙门思潮时代,就好像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般。对古印度人而言,出家是一种伟大的行为以及使命。 这点和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不同。佛陀并没有建立佛教出来,只是在后人传达这种独特的思维以及实行这个思维的修行者们用上了这个名字来代表。

刹帝利和婆罗门的生活方式以及逻辑不同。刹帝利是王权的统治者,而婆罗门是信仰的统治者。 在古印度,这两者有极大的联系。就好像天主教的教皇和国王一般。 这并不难理解。 刹帝利本来就是主导者,这点不需要去强加。因为婆罗门所负责的范围和刹帝利并没有冲突。

佛陀的孩子,罗侯罗在年幼的时候已经出家。并没有您说的‘巩固王权’的说法。 佛陀并没有打击婆罗门教。在佛陀时代,能找到记载的有名的‘外道’就有6个,包括现存的嗜那教(尼乾子)。

‘断’情感是不适当的用词,也可以说是一种误解。 情感是存在的,但能不受到情感的困扰以及烦恼,这会比较适当。

修身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中华文化对统治者的‘劝导’,但并不适用于佛教身上。因为佛教并不是统治者,而是信仰。 两者的立场混淆了,如同米饭和面条,傻傻分不清楚。 这并非理智者所表现出来的适当态度。

戮心以绝情朋友并不了解佛教。1。原因是比丘(佛陀早年)和比丘尼僧团(佛陀中期)早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已经成立了。2。佛教的真正改变是在传入中土的200年间(公元前1世纪左右),而改变最多的就是中国佛教。 但那个时候佛教已经分裂为很多派系了,其中包括很多混杂外道教义的‘佛教’支派。但原始的传承还是有保留下来,但不是在中国罢了。3。避世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所产生的说法。立场就是从世俗去看‘出世间’的做法。但这个词汇在佛教诞生地‘印度’是没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