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

如题所述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转贴)
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写作复习的指导思想。
初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要想在写作复习上取得显著效果,就要明确中考出题的指导思想和初中生应该达到的标准,2006年《考试说明》明确了河北省语文中考命题的主要原则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精神。命题材料要体现人文特点,课内外兼顾。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是各省市中考试卷出题的重要依据。“大纲”对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的要求是:
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2.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4.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6.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要求更加具体化:
1.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5.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7.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9.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作文在中考中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中考语文卷面总分是120分,其中作文占50分,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41%以上,可以说是一个得分大户,占据语文考分的半壁江山。要提高作文成绩,只有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要求加强训练,掌握方法,熟能生巧,才能稳操胜券。
从2002-2005年中考作文的发展变化预测2006年中考作文的流行趋势,我们推测2006年河北中考作文还将会延续“三自”方针,即不设审题障碍,不限文体,立意自定。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等。在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在连续使用多年的情况下已经降温,材料作文又连用了两年了,今年将会出现①话题作文。②给材料作文。③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④看图作文。⑤其他命题形式的作文等多种命题形式并存,或像兄弟省市一样设计多个作文题目(2—3个),选一题去做。在字数上,体现大纲要求,45分钟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袭、抄袭,要写出真情实感,成为历年中考作文题共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2006年准备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在练习中一定要重视。
常用文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写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或图画等具体材料,按照作文命题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给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根据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
材料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读懂所给材料的要点或寓意,能够提炼出写作中心。
2.要根据提炼出的中心,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摄人心魄的好文章。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写好材料作文,除了在审题、立意、编写提纲、行文、修改等方面注意围绕中心写作外,还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
(二)全命题、半命题作文
全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作者直接按题目要求作文的命题形式。近几年,全命题作文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影响,只有少数地区还在使用这种命题形式。但是全命题作文的优势不容忽视,因为其评分标准易于把握,宿构文章易于辨别。为了使全命题作文与时代接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许多地区的全命题作文改变了过去“给出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转变为“提示写作思路,给出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比如以人生为写作内容的作文题,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值得回味的、有着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心路历程。
写作时要注意:首先,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其次,选材要新。面临初中毕业,回顾十五年左右的生活,要选取人无我有、见解独到、情感蕴涵丰富的事件细腻描画:可以是师生真情、同学友情、母子亲情,也可以是自己一次成功的体验、一个羞涩的秘密、一场不同凡响的比赛。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2003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使它变成自己熟悉的生活。
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3.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这道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颗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对于精彩的那一点,可以像拍电影一样,拍全景、拍特写,从高往低拍、从下往上拍等等。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四)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同时,高一级的学校所需要的能够写不同文体的学生也能够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中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2005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出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1. 用导语引出话题。如例1.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
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
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
写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我们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审题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近年来,河北中考作文和全国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考虑到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今年中考作文可能出现材料作文、命题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并存的情况。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拔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文字,对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听计从,如果硬闯红灯,得分会惨不忍睹。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以“感动”为话题。首先应该审清“感动”的含义。翻翻《现代汉语词典》,“感动”有两个含义:(1)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2)使感动。阅卷中看到有写亲人仙逝的感伤的,有写宠物得病的感怀的,有写好友转学的感叹的,都和感有关,就因为不是感动,结果作文好像得了严重的流感,阅卷老师无药可治,分数只好病入膏肓。
二审文章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如果文章缺少文体规范,写出来四不像,大段的记叙和大段的议论生硬地捆绑起来,会使阅卷老师一头雾水,搞不懂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体味呢,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没有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呢,还是分不清记叙、议论和抒情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其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影响。
三审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话题作文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范围很大,如以“感动”为话题,容易使考生思绪万千,无所适从,加之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到哪写到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对“大话题”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变具体,从一个角度写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注意突出情感的转化过程。那么生动传神、见解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自然会喷涌而出,使文章达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理想境界。
作文复习要强调的是
一。过好行文关 审题,打开思路,注意结构和内容。紧密切合话题,避免对话题蜻蜓点水似的处理,尤其是结尾,一定要扣题。
尽量避免用话题作题目,应拟一个形象有力、简洁鲜明的题目,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赢得先机。
选材上找有情有趣的材料,写出生活的感受感动感悟,用第一人称,选国内的,细腻描绘是取胜的关健。
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总在抱怨自己没有生活,缺乏值得大写特写的素材,所以写出的文章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空洞无误。实际上,“生活处处是文章”,需要你用心去体悟和把握。有时一件平平淡淡的小事,也能折射出生活的光彩。正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小事照样能够出彩。例如《家》,把写自己家作为切入点,来反映集体,国家,甚至世界。
语言上有特色。平时积累点素材作为库存,考场上筛选、剪切,但不能抄袭(再好只能得30分左右),可把别人的素材变换一下角度。
不限文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渠道,同学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但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切忌写成四不象的所谓“杂文”。
文章讲究波澜起伏,结构完整,结尾点题。提醒优等生不要太含蓄了。
字数要够。(字数不够的会判为二、三类文章)
二。 现阶段,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作文应考准备工作:
思想感情要健康。写作内容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观点要正确。
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和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反映时代精神;积累他人的、自己的材料,把事与人性、人情联系起来,为中考作文储备素材,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做到从容应对,信手拈来。平时锻炼能与一定的话题挂钩。
有针对性地积累一些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古诗词中的名句和现代经典诗歌名句,学以致用,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引导学生多元化思考,鼓励学生有创新精神。发散思维,大量用,显示自己的才能;求异思维,慎重用。
要写出真情实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动别人。
避免跑题。要重视审题、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不要忘记拟题,按要求写够字数,保证作文基本分。
考前习作一定要强调修改环节。每次作文训练后都应按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以达到对写作技巧、方法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实践证明,每一次作文修改,都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次提升和飞跃。
说作文,思考或讨论后说出来,一节课处理二至三个话题。
统筹安排好写作时间。避免因时间前松后紧,完不成作文,也要避免因时间安排的前紧后松导致在审题和结构上由于仓促而出现偏差。短时间内构思要训练,一节课必完成一篇文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全文一逗到底,逗号句号不分,用小点代表符号的方法不可取。
.书写要规范、工整。
两大策略
1、文面
分段,不能仅仅分三段。
标点,不能一逗到底,段末一句号。
不钩抹,修改时能不动的尽量别动,动的是病句。
字数一定要够。
2、语言选材
(1)文章中用点比喻,渲染,引用点名言警句,最后用点抒情议论点题(千万注意)。
(2)选材要多样化。
(3)考场上的作文要快速入题。
忌讳:
①抄袭、套写②文体四不象③字不够④消极⑤跑题⑥字太差⑦雷同、抄袭⑧胡编乱造
⑨勾画、文面糟糕⑩使用浅色圆珠笔11、出现了真实的人名、校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