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源碎屑淡水湖泊相特征

如题所述

理想湖泊沉积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图5-6),从边缘到中心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但各带不一定很连续,分布也不规则。

该类湖泊相可细分为以下亚相:河流入湖形成的湖泊三角洲亚相,洪水湖面与枯水湖面之间的湖滨亚相,枯水湖面和浪基面之间的浅湖亚相,以及浪基面之下的深湖亚相。

1.湖泊三角洲亚相

湖泊三角洲亚相(lake delta subfacies)由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部分组成,且该三部分一般发育完整。由于湖水动力较海洋小,因此,湖成三角洲一般以河流作用为主,在平面上多呈鸟足状或锯齿状。

顶积层(topset bed)实为河流沉积在三角洲上的延伸,其沉积物特点与入湖河流相似,以砂级物质为主。沉积构造也具有与河流类似的交错层理,以及双向楔形交错层理。砂体为透镜状,呈鸟足状分布。前积层(foreset bed)为三角洲沉积的主体部分,其粒度较顶积层细,分选也好,主要为粉砂和砂质沉积,含有较多生物碎片。具有特征的曲线形前积交错层理,以及粒序层理、沙纹层理、砂泥互层层理等,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砂体呈明显的透镜状。底积层(bottomset bed)为加厚的浅湖沉积,位于前积层之下或前面,沉积物粒度更细,主要由粉砂质和泥质组成,生物碎片较多,富含有机质。具有水平层理、块状构造。以上三层结构是在湖水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形成,当湖水变动较大时,情况较复杂,形成一系列透镜状砂体(图5-7)。

图5-6 理想湖泊沉积模式与尤英塔湖(始新世)的简略模式图

(据Picard,1972)

图5-7 湖泊三角洲的构造及层序

(据刘宝珺等,1980)

A—稳定湖水面;B—变动湖水面

2.滨湖亚相

滨湖亚相(shore-lacustrine subfacies)由于有水体能量较高的波浪作用,所以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有时有砾石。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常常还有与湖岸平行的重矿物或粗的贝壳屑层沉积。可见生物介壳,发育中-大型交错层理和沙纹层理,见干裂、雨痕、波痕、虫迹、冲刷构造等。砂体呈透镜状产出。

3.浅湖亚相

浅湖亚相(shallow-lacustrine subfacies)的水动力能量较低,沉积物以粉砂和泥为主,夹有细砂岩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层理以不规则水平层理和沙纹层理为主,可见浪成波痕。有时可见菱铁矿、鲕状绿泥石等弱还原条件下的自生矿物。

4.深湖亚相

深湖亚相(deep-lacustrine subfacies)不受湖浪的影响,水体多处于安静的还原环境,故沉积物多为暗色的泥质沉积,少量的粉砂,有时见泥灰岩、灰岩、油页岩等。沉积物富含有机物质,往往为良好的生油层。一般缺乏底栖生物,但可见浮游生物。层理主要为水平层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