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劳动教育的要求

如题所述


教育部对劳动教育的指导通知: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贯穿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劳动知识技能党的培养。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在面对真实的生活时,能够亲生经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劳动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养成勤俭、奉献、奋斗的劳动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通过劳动,感受劳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跟随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通过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收获的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7

教育部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新版课程方案与课标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4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4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2个任务群。

根据不同学段,各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不一。具体到烹饪与营养任务群,新课标建议1~2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室开展削水果皮、泡茶等学习活动,了解水果、饮品的营养价值,学习后能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

面对3~4年级学生,可以“我会做早餐”“厨房新人秀”等活动开展学习,学生按照流程制作凉拌菜、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5~6年级学生则学习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等。7~9年级学生结合家政领域的职业体验,参与一日三餐的食谱设计学习,要求注重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

此外,在其他任务群中,还包括修理家电、种菜养禽、陶艺纸工等活动。根据新版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可达14%~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