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会变成坏人

当着画家好好的说……

希特勒幼年成绩不错但总是的第二名而且第一名总是犹太人,所以他记恨犹太人。再加上希特勒在做德国元首时嫖妓因此不幸得了性病,恰恰那个妓女也是犹太人。种种的不幸造成了希特勒收拾犹太人,并且对犹太人展开了大屠杀!这虽然对犹太人来讲的确是一场灭顶的灾难但如果有客观的评价这场灾难其实也是事出有因的。希特勒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早年生活很悲惨,不幸,一战的时候还被迫上了战场,当时只是一个德军下士(就是地位最低的那一种)上战场的时候幸好一个英国士兵放过了他,所以没死但是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病,不过后来又通过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治好了,用的是催眠术,好的甚至有一点亢奋!希特勒能坐上德国元首的位置绝非偶然,三分之一是命运,三分之一是机遇,三分之一是不懈努力。在那种乱世,希特勒在坐牢的时候居然还能写下一本书,出狱之后凭着过人的口才说服了期盼和平的德国人民迅速组织了德国工人党(著名的纳粹党)我承认希特勒的口才的确很好,很能煽动人心(但后来就靠打杜冷丁过日了)可以说,希特勒的前半身很不容易但他的后半生的确是是一个猪狗不如的狗东西,他的雄心逐渐变成了野心!夺德国军政大权,火烧国会、驱逐德国共产党······可以说希特勒如果不走法西斯主义的歪门邪道凭他的才干也许会成为一位德国了不起的领导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0
以下段落节选自周纪写的《素描希特勒》
http://blog.sina.com.cn/smhitler

希特勒这个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而被拒之门外的人,经过流浪的生活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位上级军官说:“对于下士希特勒来说,我们的团就是他的家。”而这个曾经被征兵局的体检报告评定为“不适合进行战斗及辅助性活动,不能当兵”的人,却在四年的刀锋游走中表现勇敢,从而屡立战功。
其中包括1914年获得的二级铁十字勋章;1917年9月17日三级军事铁十字勋章一枚,外加战刀;1918年5月9日因作战勇猛而获得团部勋章;1918年5月18日获伤员奖章一枚。1918年8月4日一级铁十字勋章;同年8月25日获三级服役奖章一枚。
在整个一战中,他是一个表现优异的下士,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在战争后期当有些士兵因为生活条件太苦,而抱怨食品太少的时候,他便会厉声驳斥他说:“1870年时,法军吃老鼠。”希特勒回忆这段日子时说:“就生活中各种问题而言,4年的战争等于30年大学训练。”
然而一战结束,希特勒本打算大展宏图的舞台又一次轰塌了。战争使他差点成为瞎子,但战后他却可以棋走应智,找到了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从演说煽动群众起步,到大搞宣传、游行做大纳粹党;从赢得尊重的暴力集会,再到宗教性质的神秘手段。他以自己的天分及其生来敏锐的感觉,把其人生目标从艺术转到了政治上面,致力于建构自己极权的第三帝国和纳粹主义。
若仔细审视希特勒前半生的思想轨迹,世人可以看出,其后来人生目标的转移却也并非偶然,可以说他是一步步被时势逼到这步田地。作为画家他确实不失天分,从其保留至今的画作中,我们仍旧惊叹于他对建筑物精准的描绘。只是20世纪的现代派有意无意的“挤”倒了他。
而后来这位靠画画养活自己的街头艺术家,开始却是并不情愿当兵的,甚至有逃躲服兵役的记录。最后他只不过是受到了爱国民族浪潮的感召,才开始了他的战争之旅。德国败北,作为一个爱国者和老兵,不甘心自己祖国的失败和受辱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从那一刻起,他把自己在艺术梦幻中的意志和精力全都倾注在政治上,就这样梦想的本质变化了。
然而希特勒走向这一步,既不是毫无准备,也并非历史的偶然。当年瓦格纳耗时近三十年创作出《尼伯龙根的指环》,萧伯纳评价“其灵感的源泉,就是来自于那一大叠历史资料,而不只是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的豆芽。”这位希特勒毕生崇拜的艺术家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只有站在我们伟大的社会运动的肩膀上才能获得自己的尊严。”在瓦格纳的“指引”下,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把艺术舞台搭在社会运动的历史洪流中。
~~~~~~~~~~
~~~~~~~~~~~
明眼人看的出,德国在欧洲统治地位和希特勒的反犹政策,两者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甚至是相互阻碍的。但希特勒却始终一意孤行,可见其作祟的理想主义。
反犹这个专用名词,是德国作家威廉.马尔在大约120年前首先使用的,而追溯其历史渊源却更是久远的多,11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有个口号:“杀一个犹太人,拯救你的灵魂。”
而后的德国国王鲁伯特(1400到1410)发布勒令,在莱茵和巴伐利亚驱逐全部的犹太人,让其穿着200年前教皇英诺森三世特为他们定做的衣服,许多欧洲国家后来都这么让犹太人穿着。在1648到1649年间马丁.路德评价犹太人为“所有基督国家的败类、瘟疫、纯粹是国家的不幸。”“饥渴的疯狗和杀人犯”。
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的德意志人普遍接受了泛日耳曼主义,即奥匈帝国主要是由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与德国皇帝的德国统一起来。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到“我是彻底全身心地支持当时这种泛日耳曼主义倾向。”而受此观念影响的人们就普遍嫉妒奥地利的犹太人取得的成就,19世纪八十年代维也纳半数的医师和律师是犹太人,犹太人经营着主要的银行和商场。
一个名叫乔治.冯.舍内雷尔的大地主煽动家对争取工人权利的意见很是吸引人,但却加入了宗教和种族偏见,尤其针对基督教和犹太人。甚至当时奥地利天主教的狂热信徒们也恢复了古代对犹太宗教的诽谤和攻击。这一切的后续影响,对1907年移居维也纳的希特勒绝对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
同时,另一个“敌人”也慢慢的钻进希特勒的脑子里。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884讲过:“所有的社会主义都跟奴役纠缠在一起。”随着德国一次世界大战的败北,柏林 、布达佩斯和莫斯科的共产主义连连掌权以及大行其道,就更加使得当时不安分的希特勒重新的看待这个世界。
萧伯纳巧用当时世界格局和德国一战后的变迁来评瓦格纳:“若是瓦格纳得见1917年俄国之变,英格兰高唱“处死凯撒,吊死凯撒”,而德国同情革命至深,以致瓦格纳当年拥护的威廉之孙只得逃逸荷兰寻求庇护,瓦格纳心中该有什么感想呢?莱茵河的姑娘和英国大兵约会、塞内加尔的黑人徜徉歌德故居、马克思高登俄皇宝座、罗曼诺夫(ROMANOFF)王室无一幸免于共产党枪下、哈布斯堡(HABSBURG)寻求庇护、霍亨索伦(HOHENZOLLERN)皇族逃亡他国,帝国已矣,与过去的斯图亚特(STUART)、波旁(BOURBON)王朝一样,都已是过眼云烟。”
然而这样的评论却在无意中激怒了许多民族主义者们,其中就包括了希特勒。他把共产党和当时那些流传于街头巷尾的反犹小册子中的观点结合起来,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在他的头脑中彻底沸腾的两个死敌就此敲定——共产主义、犹太人。
第2个回答  2009-04-10
因为他输了,就这么简单。
第3个回答  2009-04-08
恩....童年不幸
第4个回答  2009-04-08
他是战争的狂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