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

如题所述

作为父母,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孩子的成长起正面促进作用,否则的话就要及时改正;不要打骂孩子,这种打骂会让孩子在恐惧中长大,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自信,所以父母要千万注意;多陪伴孩子,无论孩子什么样,都要无条件地爱他,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学会自控。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纵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4

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

  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对于成长问题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为大家分享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

  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的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孩子身上的一些品质,无论好坏,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多多少少有点影响。

  中国很讲究言传身教,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久,每天陪伴孩子很长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该如何如何,也许你没有觉得是在教,但是这种行为的教育比任何的教育都更为重要。

  有人说,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和家庭有很大关联。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有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才是孩子问题的罪魁祸首,同是一个孩子要好好教育,要改正一些不好的东西,也是在家庭最为关键。

  其实,我们常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更加应该重视家长的教育,这才是根本。

  一个孩子的智力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有很多比智力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孩子的品质,它的素养,这些是学校的教育不能给予的,也不是父母的打骂能够完成的,这是孩子和父母从小生活在一起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的。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父母的肩膀和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关系。

  有些父母十分地善于和孩子沟通,这样的父母是比较优秀的父母,也会培养出比较优秀的孩子。沟通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学问,它分为倾听,你只有让孩子说话,还要理解孩子话里的真实的意义,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懂得倾听之后就是理解,所谓的理解,是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接着就是,有些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没有正确的行动,需要父母给予引导。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父母,他们通常在孩子的教育上耗费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大山里有好多的父母都没有文化,不也教育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了吗?其实,不是没有文化就不会教育,有些父母也是教育的能手。

  以前有许多父母喜欢经常打骂孩子,一旦孩子不如自己的意就这样对孩子,这样其实是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做个好父母,再教育出个好孩子。

  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2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孩子遇到怎样的父母,往往可以决定他的一生。

  当下这个时代,很多父母都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其实孩子的诸多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问题。

  成为好父母,有三件事不能忘:

   1、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很多在原生家庭过得不幸福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告诉自己:“我绝对不要像我父母那样!”,可现实总是打脸。

  憎恨父母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却在不知不觉中用同样的口吻对孩子说话;

  厌烦父母没完没了的包办与控制,却也渐渐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操控孩子的一切;

  小时候父母总是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为人父母后,我们也变得完美主义,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

  我们都害怕重蹈覆辙,但是都会不可避免地像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总是很自然地把父母厌弃的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

  路易斯·海所说:“好的父母可以给我们作榜样;可如果父母不够令人满意,我们认识到了,就不要重复它;如果再犯,就是自己的错。”

  原生家庭留在身上的烙印一时难以改变,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学会更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仍要记得,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记得这一点,就会多一份同理心,在教育孩子时给他充分的尊重与爱。

  比如孩子做错事了,在斥责之前,想想孩子当时的感受,想想自己当年犯错时希望父母怎样做,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那些不必要抒发的情绪就会得到平息,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效。

  与孩子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也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和反思自己。

   2、自己是爱人的伴侣

  很多人成为父母之后,重心大部分放在了孩子身上,忘记了依然要用心经营与爱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因一些小事就互相指责、埋怨,肆无忌惮。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童年时父母冰冷、争吵不断的相处模式,是他一辈子的阴影,导致他长大后渴望被爱,却又不懂得如何与爱人相处,经常处于僵化状态。

  家庭内父母的不和睦与争吵,给孩子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敏感、多疑、自卑、怯懦、安全感缺失。

  这样一种缺失,会成为任何物质和时间都修复不了的心理问题。

  曾有调查显示,父母相爱会比不相爱的家庭,少70%的教育问题。

  求学时代观察过身边的同学,一般性格活泼开朗,处事积极乐观的同学,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十分相爱。

  其实,对孩子来说,家庭带来的重要安全感之一,就是孩子能够确信父母彼此相爱。

  这份强大的安全感,就是孩子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后盾,他会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去不断探索、不怕失败,开创自己的人生。

  父母相亲相爱,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孩子耳濡目染,能够学会如何爱别人,学会被别人爱,学会处理亲密关系。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仍要记得,自己是爱人的伴侣。

  记得这一点,就会多一份珍惜,不被生活的琐碎磨光耐心,依然葆有对彼此的爱和关怀,在发生矛盾时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分指责和中伤。

  对于母亲来说,做一个好妻子,可能比做一个好妈妈更加重要,孩子会从你的身上懂得温柔和体贴;

  同样对于父亲来说,做一个好丈夫,可能比做一个好爸爸更加重要,孩子能从你身上学到付出与担当。

  和谐稳固的夫妻关系,不仅是孩子安全感、归属感、幸福力的来源,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孟曾说过:

  “婚姻就是回家,好的婚姻对于过往的遗憾和伤痛,都有自然的疗愈作用。当然,如果我们遇到的伴侣,是个安全感极强,又温暖积极的人,那么我们的疗愈过程就会更加顺利。”

  好好爱自己的另一半,做一个温暖积极的`伴侣,也是一个好父母重要的修行。

   3、自己首先是自己

  有一位十分注重孩子教育的母亲,曾跟我倾诉她的痛苦:常常为孩子的各种问题苦恼、失眠焦虑,自学了很多心理学,花了很多时间,却还是在面对孩子时搞得一团糟。

  我告诉她:“你无时无刻都在为孩子的事情焦虑,有没有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呢?”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见,我发现她变得更加平静从容,脸上也带着久违的笑容。

  她惊喜地跟我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变化:

  “当我不再绞尽脑汁钻研育儿经,而是去爱自己、成为自己,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我发现自己充满了能量;带着这些能量面对孩子,才发现教育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为她的转变感到十分欣喜,也从心底里更加坚信了一点: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首先成为自己,并不断成长。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迷失了自我,时刻关注孩子,为孩子的进步而欣喜,为孩子的问题而忧虑,所有的情绪变动和行为表现都围绕着孩子。

  于是,溺爱、控制、焦虑、患得患失,各种教育问题都渐渐浮出水面,根源就在于父母自己停止了对内在的探索和成长。

  因为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心中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仍要记得,自己首先是自己。

  记得这一点,就会明白立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周国平说:“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学会坚持一项兴趣爱好,那么你首先应该做到对某件事的坚持,这样教育才有说服力。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孩子做好榜样。

  坚持阅读、运动,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遇到生活难题不逃避,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些都是自我探索和成长。

  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勤奋好学,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是成为好父母的路上永远不变的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