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人工资翻一倍,大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工资如果普遍涨一倍,大家真的不要高兴的太早。

《地下交通站》里有一桥段——那位食客面对孙掌柜要他加钱付饭钱时说“他妈的,这世道最不值钱的就是钱了”。

大家应该没有忘记,当猪肉突然从十几块涨到50块钱左右时的心 情感 受,肉不但不易买到,还感到吃不起,一个月只好压缩吃肉的次数。

去年,当地的肉价还是每斤35、36块时,本人突然接到邀请参加一个宴席,就半开玩笑说,有肉吃了,解解馋。结果,吃的时候专门留心了一下,全程结束,席上就一道“米粉肉”是猪肉,其余不是鱼就是鸡肉。本人问主人,你们的宴席标准是多少,大家反响如何,主人回答,按高标准做的,大家说做的还不错。的确,在农村,那个数字标准应该是高档了,但为什么没有猪肉呢? 因为在农村宴席都是承包给厨子,厨子包工包料,他们把价贵的猪肉隐去,以鱼和鸡肉代替,主家不太在意,厨子当然是大赚特赚了 。本人对主人说,席不行,没有猪肉,厨子把你骗了,主家说,啊?那也没办法,当时没注意这么多。

绕了一圈,本人的意思很明白, 工资翻番,看似收入增加了,实际支出也在翻番 ;假如农副产品飞涨,农用物资高涨,生活中的工业产品涨价,大家以前的生活必须品价格也翻一番,想一想就害怕 。90年代初,我们的CPI据说是20%以上,当时朱把行长免了,自己代理行长,记得采取措施是停止一切楼堂馆所建设,提高利率,导致房价腰斩,烂尾工程到处都是,李连杰上亿元在海南折戟沉沙就是那时候发生的。

我们在外吹嘘工资多高,好像是很自豪,但看看许多工厂企业搬离原来那个地方,或者小微企业关闭,有两大元素最直接,一个是工资太高,一个是租金不断上涨。许多小微企业,一两个人玩不转,太多发不起工资,只好关门。本人认为,工资太高并非好事!

接触了许多人,都说今年的日子不好过。

真的不好过。

2021年5月21日 17.05

如果所有人的工资都翻一倍,那么大家的生活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改变。

所谓的工资收入,其实是对应的就是购买力,市场上的物价其实和所有人的收入水平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收入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通胀”的稳定性。如果在短时间内所有人的工资都翻一倍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肯定也会翻一倍左右。毕竟市场上的物资还是那些。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某个小型国家有10000个人,每个人月收入都是100元,然后市场上一个月供应100袋大米,价格为50元一袋,剩余的50元可以买一些其它的物资。这时候该国政府突然把所有人的工资都调整到200元/月,但市场上供应的大米还是100袋,这时候有些人就想着要一个月要买2袋大米,大米就会供不应求,进而大米的价格就会持续增长,最终也会稳定在100元/袋的水平,因为这时候市场上其它的商品物价都会跟着增长,最终还是会稳定到之前的收入与支出比上。所以说单纯的给所有人涨工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毕竟货币从本质上只是一张纸,是国家的信用背书才导致其具备了“价值”,相关的价值也会与市场上的产品供应形成一定的稳定关系,而一旦这种“稳定关系”被严重打破,那么货币的购买力就必然会下降,即便挣的钱数多了,但实际上的购买力和之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比之前的购买力还要下降,毕竟不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可能导致市场的恐慌的。

拿这些钱到国外去花呢?是不是就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了呢?

有些人可能会想了,既然这个国家国内的物价会随着工资增长而增长,但其它国家并没有涨工资,物价并应该上涨,那么拿着自己的钱到国外去花呢?是不是就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呢?

这里我们暂不考虑出国的成本等问题,因为这并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如果一个国家盲目的印刷货币去给其国民涨工资的话,那么该国的汇率必然会出现降低。

比如原来A国对B国的汇率为2:1,也就是A国人的100元钱在B国可以当50元来消费。但是如果A国盲目的给自己的国民涨了一倍的工资,那么A国的汇率必然会降低,与B国的汇率最终基本上也会达到4:1的状态,也就是说即便A国人的100元变成了200元,但通过汇率计算以后,A国人拿着这200元到B国消费时,最终的价值其实还是B国的50元的水平。

总结:

工资收入对应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生产力水平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工资收入是没办法快速提升的,单纯的靠着“印钱”来提升收入水平,最终的结果肯定也会伴随着“通胀”及“汇率降低”的问题,最终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其购买力水平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而且盲目“印钱”对于经济的影响其实还是很大的,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购买力可能比之前还要更低,甚至会产生经济危机。所以说想要所有人的工资都能够快速增长,提升生产力水平才是核心。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如果这样问别人就无理可挑了,不然别人会挑理的,而且不是毫无根据的挑理,这理挑的也是有道理的。比方有人说,假设工资翻一倍,“房价”就找到了上涨的理由,房价为什么会上涨呢?因为现在是金钱 社会 ,利益 社会 ,国家有国家的利益,人民有人民的利益,资本家有资本家的利益,各自为战,各谋其利,各打各的算盘,当发现百姓手里有钱了,然后就想办法再让你花出去,不想花也得让你花,而且让你主动花,因为你总得住房吧。所以水涨船高,地皮也要升值,房价也要升值,不但降不下来了,反而又涨了一倍多,物价也会随之上涨。

所以这标题,如果这样问就好了,如果所有人的工资翻一倍,房价不涨,物价不涨,大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那这变化就大了。就好比咱们老百姓之所以存不下钱,主要用来买房了,而且大多数业主也仅仅交了个首付,全款买房的很少。那么这样一来,每个月的工资大头交给银行了,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日常开支,比方双职工,两口子加在一起每月挣6000元,这个收入已经高于14亿总人口的人均月薪 ,毕竟还有6亿1000的,有60%的人月工资低于2000元。双职工6000元,然后月供3000或3500,剩下的也仅够吃饭了,还不能吃太好,偶尔改善一下生活,而且不算二胎,就是三口之家,还不算培养孩子。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假设工资翻一倍,一家三口每月八九千块钱的生活费,绰绰有余,可以说达到小康水平了,而且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生活水平稍微提高一点,大部分工资拿来还房贷,这样一来房贷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需要30年还清的,15年就还清了,需要20年还清的,只需要10年,不是压力减轻了一半,而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压力了,之所以有压力,那是因为除了还房贷,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降到咬牙坚持的地步了,就是省吃俭用硬扛啊。

你会发现穷人还是穷人。

如果所有人工资翻一倍,大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用一个顺口溜总结: 一类人哭,一类人笑,一类人看了工资吓得嗷嗷叫!

首先说一下,哭的这一类人。虽然说是所有人的工资翻倍。但 社会 上还是有一类人没有工资收入。

可能因为他们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劳动力,公子的翻倍势必会引起物价的上涨。而没有工资收入的一类人,他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 在物价翻倍上涨的情况下。势必会欲哭无泪,痛不欲生,难以生存!

工资收入翻倍会非常高兴的一类人,是工资本来就非常高的人,再来一个翻倍,真可谓人上人了,即使物价再怎么上涨,也要适应。绝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所以,物价的上涨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第3类想说的是,看到工资翻倍吓得嗷嗷叫的人,就是那些大企业的大老板。 他们需要支付很多员工工资。所有员工工资翻倍,会给企业的发展命运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导致很多企业破产!

虽然说工资翻倍的情况很难发生。但工资快速增长是经常发生的。

2013年,刚入职时,我们的基本工资是2000多。2021年,我们的基本工资是5000多,确实已经翻了一倍!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

虽然工资的上涨引起了物价的上涨,但物价主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波动很大。 在生活必须品消费上的投入,也没有成倍的增长,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实质上的提高!

随着工资的增长。科学技术也在发展。比如制造业的发展,决定了新技术下产品的价格并不会成倍增长。现实中也没有成倍增长。 所以工资的成倍增长,提高了我们的购买能力,让我们开上了更好的车子。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所以说工资的成倍增长,对我们工薪阶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所有人的工资都翻一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 一大批人就失业了

很多人会简单的认为工资翻倍,自己的收入提高,生活压力就没有这么大了。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我们的工资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觉得国家下命令企业就得听,这是有 历史 经验的嘛。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1993年国家实施第四次工资调整时,确实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出现了翻倍的情况。不过,当时国营经济还是占主体地位,人们解决就业主要靠国企。即使是在当时,像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收入还是靠自主经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了解决 社会 就业的主力军。

2019年,我国全部就业人员数量为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44247万人,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元。

企业主从来不是慈善家,有钱赚才会把企业经营下去。这如果说国家强制要求所有职工工资翻倍,企业一旦入不敷出就会立马倒闭,职工也就失业了。很多上下游的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像很多小企业,本身利润率就薄,靠高周转才会出现些许盈利。一旦通过工资翻倍的方式,将企业的现金流吸去,企业就无法运行下去了。这实际上就跟去年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因社保缴纳、工资发放等刚性支出,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倒闭一样。

大家失业以后,又不能降低工资标准去求职。因为国家控制了工资,企业招工必须达到现在工资的两倍才能招,否则就不能招。那最终只能是坐吃山空。像一些年轻人本身都是月光族,他们会最早撑不住的。

这种情况下,可能大多数人都去摆地摊自己干活了。这时候的定价模式,自己就说了算了

楼主你好,如果所有人的工资翻一倍,大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似乎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美好和不错,因为你收入增加了一半,比如说你之前的工资是5000块每个月那么增长一倍,就相当于每个月变成了1万块钱,所以说对于自己来说,是不是生活质量就会有所提高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在题目当中注意看是所有人工资翻一倍,那么也就意味着全民任何一个有工资的,包括没有工作单位有固定收入的和临时性收入的人群,它的整体收入都会翻倍,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的货币总值大了起来,那么既然货币总量大,就意味着物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你的货币购买力,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以前可能,你去吃一碗面10块钱足够了,现在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那么这碗面也许他就不会10块钱了,也许会增长到20块钱,所以说整体上来看物价,购买力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说我们所有人工资增长一倍,这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当然就算每个人工资都增长一倍,其实你真正能够享受到的物质回报,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因为生活质量的高低不是以收入多少来决定的,而是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不是说工资翻了一倍你就可以买这买那提升自己的质量,你会发现虽然工资翻番了,但是自己的欲望也膨胀了,想要的东西更多了,只是说翻倍的工资给你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通向更深层次欲望的平台,比如之前你买500块的护肤品,现在就舍得买一两千的了。

当然如果你是个很有自制力,很会规划,或者有点理财头脑的人就不一定了,收入更多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可能性更多了,生活的未知挑战也就更多了。

如果你的收入翻番了,记得回来告诉我们答案。

期待。

如果将所有人的工资翻一番,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少部分人则会发财致富。最终,这又变成了一次财富再分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一般来说收入越少的民众也会吃亏。而拥有资产越多的,这可以分配的更加多一些。

仅仅将工资翻一倍,但是没有将 社会 可供流通的物资总额增加,那么最终增加的是什么呢?最终增加的肯定是货币的发行量。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出,有限的商品还是如此,但是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了,那么商品就将逐步提价。从比对上应该是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应该提高一倍,这样就可以恢复到过去的平衡局面。但其实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基础生活物资的生产和供应没有造成短缺,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基础生活物资的物价上浮并不高,而一些奢侈品和消费品的价格会上升超过一倍。同时针对房产等等大宗资产的总价格也会增加,而且由于他们有着一定的金融杠杆属性,有可能他们的价格增加也要远远超过一倍以上。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针对很多普通民众来说,在工资增加一倍之后,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过去他们基础的生活保障是有的,现在仍然可以做保障。但是过去他们能实现的其他需求,有可能未来实现不了了。例如买房子的愿望可能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最终这些涨了一倍的工资,又将通过 社会 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慢慢的回收到那些资本家以及有资产的富裕人士手中。

这其实就如同中央银行无限印发货币所推升的通胀一样,结果就是财富的再分配。普通家庭因为手中没有太多的余钱,也不可能做很多的投资与理财,每月赚到的钱大部分都要用于支出,那么,在通胀的过程中,自己手中的余钱会越来越少。而那些手中具有握有巨额财富的人,可以有效的进行一些商品的囤积,一些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金融证券的投资,最终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社会 财富的增加,绝不是通过增发货币来实现的。而是由于生产扩大、贸易增多,流通加快。每个人从扩大再生产中进行财富份额的分配,可能有些人是通过工资的增长来得到的,有些人是通过投资得到的。当年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在其中深刻的阐明了这一国家和 社会 慢慢变富的过程。

当然,如果骤然大幅提升工资,在短期内好像所有人都占到了便宜,还房贷的压力也降低了,生活成本好像短期也下降了。但长期向后发展,很快这一切价格又会调整到位,大部分劳动者的生活可能还不如以前了。

都是异想天开,很多人都认为工资低,所谓的工资水平是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楼主说现有工资翻一倍。那不就乱了。那样所有的民生消费品,以及工业产品都得翻一倍,等于没长,而且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其实工资只是个数字,网上看过日本工资每月几十万,听起来很有面子,一个月几十万,到时候买斤肉得几千,买斤米要几十,加一箱油几千,同理比如现在你每月一万,翻一倍是两万,你所支出的也会翻一倍。楼主可能天真地想,在现有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翻一倍,可能吗?其实国家根据经济不断增长,每年都在调整工资,只是幅度不是太大。如果真要一下翻一倍肯定出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