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中国的军队编制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明朝部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 处所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 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 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 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 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 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 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附属 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处所军包含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 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 戍守军队, 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 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 持处所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 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有苗兵、狼兵 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 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斗,常被召出 征,战斗停止仍回原址。
  卫军重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 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 大的发展。卫军的兵器设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 冷武器制造优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 雷、各类火炮开端设备军队。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 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 管所在卫所的武器修造。

  明初,卫军重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 元朝和割据权势投降的“归附军”、因犯法而被谪发的 “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参军的“垛集军”。“垛集”原 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弥补军伍的一种措施,朝廷颁行 《垛集令》后成为卫军的重要征集方法。按《垛集令》 的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 为贴户,正军逝世,贴户丁补。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 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厉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 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处所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 差徭,身份和经济位置都与民户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 役,父逝世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 若军户全家逝世绝或流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 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
  明建国后实行卫所兵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兵数大抵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百户所有总旗二,各辖五十人,小旗十,各辖十人。兵士称“军”,世袭当兵,另编军籍。卫的主官为指挥使,所的主官为千户、百户。各卫所分别属于省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的数目:洪武七年(1393)为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千户所六十五。永乐后增为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千户所三百五十九,总兵额二百七十余万人。明太祖初,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屯田所供以军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5
明军有多种编成方法,各支军队都不一样,各时期也不一样。每支部队编组方式都跟主将的想法有关。明初朱元璋的部队是按照元朝百夫长、千夫长类似的办法编制的,所以军队有百户、千户这样的官职,但没有万户。一般来说,明朝卫所军十进制编制,十人为小队,百人为百人队,千人为千人队,在往上就没有了,只有某某卫的编制。按照朱元璋的规定,每个百人队中,火铳手十人,弓弩手二十人,牌刀手三十人,长枪手四十人。京军三大营编制不按此例,比如神机营就是纯火器兵。三千营为纯骑兵。边军编制也不按此例,因为边军和蒙古人交战较多,多为骑兵野战,步兵守城。具体编制方法依各镇军马数和装备水平,没有常例。如名将王越和马芳就喜欢将骑兵单独编组,而俞大猷和戚继光则惯用车兵。
戚继光的部队按照队、旗、司、局、营编制。按照戚家军的编制,十二人为一队,设队长一名,战兵十名,伙夫一名。初期每队狼筅手两名、牌刀手两名,长枪手四名,镗钯手两名。其中牌刀手配标枪、长枪手配弓箭,镗钯手配火箭。后来随着军队经费日益充足,减少了两名长枪手,改为两名火枪手,配火绳枪和长倭刀(日本野太刀,刃长五尺,柄长两尺)。在江南戚家军最强时取消了长枪手,改为四名火枪手配长刀。调至北方后,戚家军作为标营,加入了一部分北方边军。四名火枪手减为两名,另增加了两名快枪手,配备火门枪。狼筅手取消,改为长枪手。最终戚继光督阵蓟辽时,蓟辽军编制如下:每队十二人,队长一人,配鸟铳倭刀,伙夫一人,配双尖扁担。长枪手两人,另配弓箭。刀棍手两人,配刀棍、弓箭。牌刀手两人,配藤牌、腰刀、标枪。火枪手两人,配火绳枪、倭刀。快枪手两人,只配单眼快枪,近战以快枪代棍。有的小队也用镗钯手代替刀棍手,配火箭为远程武器。三队为一旗,设一旗总,管三十斤虎蹲炮一位。三旗为一司,设一百总,百总有侍从数人,管百斤灭虏炮一位。三司为一局,设把总,三局为一营,设千总。每营配三门神威无敌大将军(500斤重型佛狼机炮)。作战时也有将火枪手单独编组的。戚继光的3000亲兵就全部是骑马的火枪手,作为一股战略打击力量。隆庆年间对抗兀良哈蒙古的进攻就主要靠这三千骑马火枪手出塞抄其金帐活捉蒙古酋长。
戚继光的兵法习自俞大猷,俞大猷的部队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编制,但俞大猷更依靠车兵、骑兵和大炮,纯步兵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明军编制和装备大都看主将的领军思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成例,古代中国军队大都如此,并不像现在的军队有着严格的建制。相对而言,蒙古的百、千、万户制度和满清的八旗制度相对明军还更健全一些,因为整个动员体系和管理体系都要严密地多。明军组织正规严密的卫所军却久不习战,毫无战斗力。倚仗为主力的募兵都是一个主将带自己的亲兵压阵,然后招一帮人马当炮灰,也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所以后期明军的军纪败坏、战斗力下降毫不奇怪。几支组织严密的部队也不外乎蓟辽精骑、关宁铁骑、宣大劲旅、郑家水师,都是各自的主帅依自身的想法编制的。李定国等人的南明军因为留下的文献太少,无从了解,估计也是私兵编成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