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如题所述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实践的方法:

    认真备课和上课: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让自己的课程内容丰富、精彩,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言行举止要端庄得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绝不侵犯学生的权利和利益。

    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教师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帮助他们成长发展。

    关注自身形象和言行:教师应该关注自身形象和言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以及得体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一个好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7
一: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者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作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
二: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三:老师总是习惯把孩子当学生。

教师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职业,很多教师认为能把别人的孩子教育好那么就一定能把自己孩子教育好,殊不知别人的孩子教好不是老师的功劳而是孩子自己和家庭的功劳,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告诉自己是以家长的身份而不是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见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很多,那么随之在心中自然形成一个优秀学生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就会慢慢地成为自己孩子要成为的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是建立在教师自己一相情愿的基础上,全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自我决定的。
四:不成功的身教也是一个误区


其实想要带好孩子就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范本,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并一定就会想着你想的方向发展。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慢慢陷在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都是忙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于连自己也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几乎不阅读也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别说其他领域的闲书极少涉猎甚至连教育类报刊杂志都没时间或没兴趣看。
五:有的教师还会把工作压力宣泄到孩子身上

。当是老师的妈妈老师面对了一整天的孩子,回到家后想好好地调节一下情绪放下疲惫的温暖笑容,做回真实自己的我们也许会以冷漠甚至严肃的表情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老师每天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时不时还要为评优晋级准备各种检查材料。因此在上班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自己精疲力尽,以至于在回到家后对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很多时候会把情绪宣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变成对别人的孩子有耐心反而对自己的孩子没耐心,孩子稍有不合意就会火冒三丈甚至简单粗暴地打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