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以来,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万余人。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管理、行政等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束怀瑞(自产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9月26日生,山东淄博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导。1950年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毕业。曾兼任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园艺学科组副组长。现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果树首席专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成果应用创造了巨额经济效益。“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七五”和“八五”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1999年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主参编教材专著26部,发表论文330余篇,率领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建成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硕士28人、博士49人,指导博士后22人,博士后22人,现主持948项目2项,科技部果品加工1项,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重大项目3项,参与2116计划制订,为现代农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于振文(自产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6月生于北京市。1982年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至1987年2月,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访问教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小麦栽培学组组长,山东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政府项目执行专家,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九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1项,山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北方13所农业高校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完成《小麦产量与品质生理及栽培技术》专著,主译《作物生理学》(美)。主编、参编或编著20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培养博士后24人,博士生36名,硕士生33名。 山仑(自产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1月生于山东龙口,1954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生物学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主编出版《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节水农业》等专著。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余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