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有关校庆50周年的作文!谢谢

如题所述

梦中的白杨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变成一棵树,一棵白杨树。这算我今年的生日愿望了么?!是的,今天我生日。我20岁的时候,北广50岁。
北广45岁,我15岁的时候就在做这个梦了。那个时候的理想是做一个出色的播音员,那个声音甜甜的漂亮女老师,赞赏地微笑,“那一定要考北广呀!”从那一天开始,我认认真真的听广播,晚上认认真真的想象北广的样子。梦中的白杨树茁壮成长。
北广48岁,我18岁的时候,我在某高校附中读书,活跃在许多校园刊物,一不小心居然混进高校校报编辑部做学生记者,编辑部一师兄退隐干起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勾当,偶尔逮着了,一脸幸福状曰:准备读北广传播学硕士。心下一动,暗下决心,去北广读新闻,做梦寐以求的记者。
北广50岁的,我20岁的今天,白杨却没能从梦里长出来。虽然圆了橄榄梦,在一所军校学现代传媒,但我从不企望调干入伍。在逐渐了解传媒中,我更深的知道自己要的是白杨而不是橄榄。在这片橄榄绿色里,我最喜欢图书馆,那里除了溢得满满的军事书刊外,居然有整套整套的北广出版社的书,北广是传媒的学术前沿,一个高校出版社的繁荣,印证着这所大学的内涵。也因了网络的便利,得以亲近北广,下载了校庆的宣传片,看了满眼的青春飞扬,一枚崭新的校徽别在红衣上的画面,再次强烈的摇动了白杨粗壮的树枝,明亮的绿叶哗哗作响。
我开始为读北广的传媒经济管理研究生作准备,在北广53岁,我23岁的灿烂阳光里,我愿意把白杨树从梦里长出来,直挺挺的,高高大大的。

校庆抒怀
金黄的深秋驾着微凉的“风车”姗姗到来的时候,我们那慈祥的母校迎来了她五十周岁的生日,因为如此,一切空气变得活泼而轻盈起来,仿佛都为六中——这位优秀的“母亲”,献上最深情的祝福。
我们都是六中的孩子,在她浩瀚蔚蓝的知识海洋里游弋,时而倾听生命的真理,时而采集知识的魔力,时而领会成功的喜悦,时而感恩“母亲”的给予。有了它,我们拥有一方土地去开垦,去辛勤;有了它,我们明白友谊的贵重,胜于千金;因为它,我们体验到拼搏的勇气;更因为它,我们将谱写出生命的壮曲。
我们都是普通的“幼苗”,是微弱的。但六中母亲从不怕烦琐地照料着我们,浇洒下她多年的努力,来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创建了一个适于学习的优良园地,使我们早日茁壮。半个世纪以来,她不懈努力,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一步步地步入名校行列,这是多么的不易啊!这是多么的令人敬佩的“母亲”。
我们都是从最初的无知走来的。是六中,教育我们牢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八字校训。使我们知道友情、努力、诚实、思考的重要意义。六中授于我们“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六中精神”,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我们今后的路暗藏了许多有利条件,努力使每位学子都能绘出宏伟的蓝图。
感谢您,我亲爱的六中,给了我们种种宝贵的良机。祝愿您,我敬爱的六中,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辉煌、美丽。我愿作一首短诗,来表达对您生日的贺意。 历史不会忘记 你历年来不懈的努力
因为坎坷早已变成光辉 映照在你的细纹里 在那浅浅的细纹里 包含太多的情意
掺杂着您的辛勤 和我的致敬 您像一位摆渡的船夫 把我们从知识的这一头 指引到另一边 然而却永远甘于奉献 啊!我慷慨的您 您的无私使我深深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 我,也不会忘记

追忆五十年·似水年华·慨然而歌
我还在远远地遥望,昨日列车流过的风尘,那被梦风吹雨打的情节,车轮与车轨相辗的节拍。我的言语溃逃得仅剩空壳,多想让所有关于你的思绪真切地流淌,而你目光的深度,却至今未映出我的倒影。是不是我还未叩响你的门环,如果眼泪能传递心语,我甘愿为你那半百的“奇迹”染红双眸。———题记
天气新晴,料峭的寒意,抖落在薄暮里。夕阳,挂在脱尽了叶的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已经无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像是撒上了一层金沙,黄澄澄,亮晶晶。空气中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幻,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在这朦胧的光影中,白杨的灵智像被唤醒,深情地吻着夕阳。它们置身于静止不动的操场四周,一年四季却能挣脱群树的环拥,脱颖而出,既不匿影藏形,也无勉强之态,隐隐绰绰中透出秀逸风姿。我独坐在这校园操场的草坪上,在空寂中感受着今日的黄昏———真美,美的令人心悸!
北院的操场,象是平时少有人踏足,这也是情理之中。南院的操场,现代化的运动场,塑胶跑道,一年四季常青的草坪……所有这些都是北院的草场无法比拟的———这儿只有几棵伸展着枝条的树干,一片颓得只剩几片黄草皮的足球场地,和那稍微跑动几下就会带动出“飞砂走石”的跑道。如果真是想运动的人,怕是少有来这儿的,可这场地一旦失去了此功效,却不失为散步闲坐的好地方。说实话,较南院的操场,我更喜欢这里,时常在这里倾听最细腻的声音回响我的耳畔,感受最温柔的风吹过我的脸庞,然后静静的等待着一位半百的长者,讲述他的风雨历程。
虽然终有一天,这里的一切也会被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所取代,但那又有什么好伤感的呢?曾经的历史沧桑仍将赋予着新的事物,而我们将见证这一切! 如阳春初绽的桃花,似盛夏怒放的石榴,宛深秋不凋的秋叶,胜隆冬含笑的腊梅——望着天边漂浮的彩霞,我有了哭的冲动。站在寝室的阳台上,我猛然察觉,日子过的真的很快,一年很快就从指尖滑过了,往事一下子从记忆的容器中滑出,逐渐连成一串流畅的字符。
习惯了听着广播台那具专业水准的节目,和室友们一起赶回中兰吃饭的节奏;熟悉了有人用着浑厚有力的嗓音谈天说地的场面;骄傲着“艺术节”“广院之春”上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来自我们校友的佳作;欣赏着出出入入时尚独具特色青春朝气的俊男靓妹……
白天,走在白杨树下,我们习惯了透过它的扶疏枝叶,窥视广袤深远的白云蓝天,聆听北院八号楼里传出的“熟悉”的《大学生自习曲》,然后踏着青春欢悦的步点,向着一个个能汲取知识的殿堂前行。夜里,开着窗,盏着灯,透过一层薄薄的纱帐,我们又做着各自的事儿,彼此的默契让这无语的空间并不显尴尬,一股股温馨的暖流淌入心扉。然后,我们相视而笑,便是天南地北的小吃,服饰,旅游景点等话题的交错漫谈,和着时而舒缓时而欢悦的歌曲。我们是一家了,这小却充裕的空间便是我们的家,而这一切的一切又是那么的小资!
陈鲁豫“自然,松弛”的主持风格——温和轻松中,与你相约;
崔永元洒脱直接的“不过如此”——幽默调侃中,和你说事:
再加上李咏的沉稳怪诞,白岩松的深刻犀利……及中国传媒领域的精英先锋的创业奇迹——所有的师长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不管我们谁将成为明日的主角,我们自始至终的每一份努力付出,都是母校最稳定、坚实而持久的支撑———“珍惜春光,珍惜春光!”我们怎敢虚度,我们怎能彷徨。迅速抓紧这分分秒秒,让无悔的青春挥洒在这片“林荫路上”,让年轻的心灵在白云蓝天中放飞,让绚烂的未来在浩淼苍穹中定格,那时风光将是无限美好!
借助记忆的拼图,来照亮人生的道路,我们憧憬未来,把握时机。
哼唱熟悉的校歌,来警醒征途的校友,青春似水年华,珍惜春光!
我独坐夕阳中,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灵芝也被着记忆唤醒,我的心灵似一湖清波,澄清的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将来——四月的蔷薇,散发着野性的芳香,张扬着个性,让自己开在最美的季节。起身漫步,这里的石子又似格外的温顺了,一动不动的。我绕着跑到一圈,两圈……走累了,深呼吸着,耳畔一声震鸣像那列车行过,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登上它呢?快了 ,快了,五十年,一百年……to be continued!
当夕阳收起她最后的微笑时,白杨仍旧固执地守候,奋力的向上生长,坚信在夜浓黑的羽翼覆盖大地时,冥冥中另一轮朝阳正在孕育萌生。而它们终有一天会在旭日升起时,再次迎接她依旧迷人的微笑。
我面对着这一切,笑了,又是五十年后,谁在诉说?谁在倾听?
天边,树下
有一种兴奋在天边回荡,有一种感动在树下萌发。我不愿封闭了被寂寞吞噬的双眼,放开它,在这片园地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我想我很幸运,还是一个刚探出头的学生,就能看见那盛世般的百年校庆。
我封锁过自己的心,外面有无尽的大雨,狂妄嚣张。我怕我经不住世间的摧残,在高处恐高,在低处恐暗。曾抱怨这个世界太无情,没有理会我的人。好像是盛气凌人的山峰,孤耸云端;差就是讥笑嘲讽的石子,任人践踏。小学生涯的清淡,令人乏味。而一向不愿进初中的我踏入了附中学门。一直以来被认定为今生最大的错误选择,却改变了我的人生。在这天边,我寻到了从未尝过的甜。老师对我的好,同学对我的关怀,使我抛开了那段一文不值的痛苦回忆。
我怀疑过友情的存在,一味地跟着那些所谓的朋友。跟着使坏,跟着胡闹,跟在孩子王前喊大哥。喊着喊着便失去了自己,忘却了自己,灵魂中没有友情的激动,有的只是那从上的封建伦理。而我不愿受人歧视,不愿被排斥,一直就这样喊到了小学末。我总认为初中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不会有什么知心的人。而想象总归是想象,在这树下,我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我无不感谢上苍的安排,我终于体会了什么是友情。我们在玩耍中创造,我们在学习中释放友情,没有什么比友情更值得留恋。我丢弃了那一声声违心的呼喊。
在这天边,在这树下,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我无悔在这里生根,在这里成长。在这里长成一棵大树,衬托着天边。在一层又一层的新人中,同样的给他们一个全新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孟秋九月,金风送爽,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迎来了十年华诞。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庆盛典。我代表全校师生向今天光临庆典的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全校师生和对母校怀着拳拳情意的校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师大实验校的十年,是艰苦创业的十年。从卡伦湖畔的学校初建,到净月校区的二次创业,实验校人始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披斩着前进路上的各种荆棘:我们曾果敢地改革了办学体制,战胜了由“储备金”带来的办学危机;我们曾以4个月的高速度,在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日夜交替,完成了目前这所新校园的建设;我们曾用3天的时间,全校师生手抬肩抗,完成了学校的整体搬迁;我们又曾在8天之内,做通一千多名家长的思想工作,实现了与附中东校的合并。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一艰苦创业的历程中,锻造并凝结了实验校人团结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和敢打硬仗的顽强作用。这一精神和作风,是实验校的家宝。今天,当我们再俯瞰这所美丽的校园的时候,全校师生都为自己走过的这条创业之路感到无限欣慰和自豪。

师大实验校的十年,是自主创新的十年。我校是一所民办校,建校之初,无法规可依循,无先例可借鉴,自主创新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十年来,凭借全校师生的才智与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创新了办学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为学校的顺利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障;我们创新了德育模式,总结出“一条线、两手抓”的有效教育途径,,促进了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创新了教学管理,建立起以六项制度为主体的全程监控机制,确保了教学质量大面积的稳步提升;我们创新了五个教学部的发展策略,通过对教学部的准确定位,建立起一个由幼儿到高中,涵盖基础教育全过程的教育体系。这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拓宽了办学道路,为民办学校的自主发展,开创了一个亮丽的窗口。

师大实验校的十年,是科学发展的十年。我们传承东北师大的教育思想,弘扬东北师大的办学传统,以“尊重的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这五个“尊重”,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引领学校走向一条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又以“三项建设”作为学校的发展蓝图: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有序校园,建设节能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全体师生温馨和谐的家园和潜心攻读的乐园。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蓝图是明晰的、科学的,正是在这一“理念”和“蓝图”的统领下,实验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建校四年,进入省重点校管理序列;建校八年,被评为省首批示范高中;建校九年,又被评为长春市“人民满意民办学校”;建校十年,发展到拥有42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工的办学规模。

十年办学,十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鲜花。实验校人用厚重坚实的办学成果,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拼搏、也充满梦想与成功的历史篇章。这一历史篇章,镌刻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这就是走艰苦创业之路,走自主创新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一历史篇章,也映射着创业者的刚毅、改革者的无畏,创新者的睿智,以及全校师生的欢悦。

回首十年,我们深知,师大实验校能有今天的发展,有赖于党和国家的扶持,有赖于各级领导的支持,有赖于兄弟学校和各界朋友的关爱。2003年是国家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一年,也是实验校迁校净月,开始大发展的一年,我们深深感谢省、市、区三级政府加大了对我校扶持的力度,我们深深感谢东北师大从学校到院系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全力支持。我们也深深感谢兄弟学校及新闻媒体给予我校的无私协助。在这里我更深深感谢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实验校的每一点成绩都饱含着你们的奉献,实验校未来的辉煌也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实验校也迎来了办学第二个十年。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发展的步伐,朝着一个更高的办学档次和办学品位前进。实验校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目标是:由规范化办学转向特色化办学,把学校建设成基础教育的实验校、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民办教育的窗口校。这一目标我们一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用四句诗结束我的讲话:

十年磨一剑,功业在千秋。

今日把拭看,指向更高处。
第2个回答  2013-11-28
10多张手绘信封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信封只有现在标准信封的一半大小,是用白色的加厚的宣纸自制出来的,信封的开口在上端。在信封的左下角绘有各种花鸟或是人物、山水。由于信封很小,这些国画就显得非常“迷你”和精致。虽然挡不住岁月的侵蚀,信封有些发黄,但保存得非常好。和这些信封一起捐出的还有一本《湖墅初中教育工作计划》和9张美术画。这是一位长征中学的老教师——杨筱均捐献出来的。杨老师当年是长征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那时是上世纪60年代,长征中学还叫“湖墅初中”。那个年代由于信封没有统一的规格,因此很流行这种手绘信封,用这样的信封寄信似乎代表着一种时尚和品位。杨老师的手绘信封做得漂亮,很受朋友和同事的喜欢。那时,做了很多这样的信封送给朋友,留存的一些就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在这次校庆期间,各级校友捐献出来的历史资料里,最老的一张照片是“杭州市第十八初级中学首届毕业生留影”,还有一张十八初中的毕业证书。那个年代的学生、老师服装款式、颜色都很单一,却看上去格外清爽。有一位老师捐出了一些当年学生的作业,素描、美术字等。据长征中学的校长助理沈老师介绍,这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生的作业,教课的老师不是专职的美术教师,而是一位数学教师,这也是那个年代学校普遍的现像,一名教师身兼数职,教语文的还要教数学,教数学的又要教音乐、美术,有的老师一人要上好多门课。沈老师说:“那个年代经常出黑板报、大字报,你看看这些美术字,学生写得多好,现在已经没有这些课程了。”

  在这些校友以及老师们捐献出来的物件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岁月,还看到了岁月里时代的烙印:几张学校当年自制的活动邀请卡,用着那个年代统一的红色调;两枚越南自卫反击战参战勋章,这是一名学生用满腔热血谱写的青春;一封85届学生参加抢救大熊猫活动的信件,这在当年是怎样一件席卷全国的大事……

  一场校庆活动,引出了那么多美妙的回忆,看着校友们捐献出来的物件,连老师们也感叹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得太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