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强度?有没有关于混凝土方面的资料?类似于混凝土强度设计方面的?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影响因素一:水泥强度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人工石材。所以,混凝土强度是高是低,首先得看水泥强度,即了解水泥的标号等级——水泥标号等级不高是配不出高强度混凝土的,这是先决条件。
影响因素二:水灰比
水灰比也叫水灰比率,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重量比值。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其他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每种水泥都对应一个最适宜的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强度等性能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
影响因素三:骨料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开工时技术负责人应现场确定粗骨料,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
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砂的含泥量应严格控制在3%以内。
影响因素四:外加剂
混凝土质量与外加剂的种类、掺入量、掺入方式有密切关联,它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因素五:养护工作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适合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以养护。夏季要防暴晒,充分利用早、晚气温高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缩短运输和浇筑时间,防止暴晒,并增大拌合物出罐时的塌落度;养护时不宜间断浇水,因为混凝土表面在干燥时温度升高,在浇水时冷却,这种冷热交替作用会使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降低。冬季要保温防冻害,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7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
  (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
  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
  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二、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即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最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品种。“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优点
  1. 原材料来源丰富。混凝土中约70%以上的材料是砂石料,属地方性材料,可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因而价格低廉。
  2. 施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根据工程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及构筑物。既可现场浇筑成型,也可预制。
  3. 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通过调整各组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掺入不同外加剂和掺合料,可获得不同施工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
  4. 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而且,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浇筑成钢筋混凝土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使混凝土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部位。
  5. 耐久性好。原材料选择正确、配比合理、施工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能,且对钢筋有保护作用,可保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稳定。
  (二)普通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
  1. 自重大。1m3混凝土重约2400kg,故结构物自重较大,导致地基处理费用增加。
  2. 抗拉强度低,抗裂性差。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易开裂。
  3. 收缩变形大。水泥水化凝结硬化引起的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达500×10-6m/m以上,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三)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 满足便于搅拌、运输和浇捣密实的施工和易性。
  2. 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3.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所必需的耐久性。
  4. 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节约成本,即经济合理性。
  为了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就必须研究原材料性能,研究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配合比设计原理、混凝土质量波动规律以及相关的检验评定标准等等。这也是本章的重点和紧紧围绕的中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