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下面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网上都没有搜到啊,谢谢了啊。

宁复顾思
宁若我心
宁济四方

“宁复顾思”出自宋 释文珦的《天道夷简行》,原文如下:
天道夷简,荡荡巍巍。人心不然,大行险巘。转眼翻覆,诚不易知。忠或见疏,信或见疑。离间致入,宁复顾思。昔者缱绻,终焉弃遗。圣如周公,王犹不知。孝若申生。姬能死之。在彼盛时,尚有尔为。况乎季世,颠倒是非。谗人饱禄,志士苦饥。俯仰今古,其谁不悲。命悬于天,逆之为嗤。冲静无患,进取必危。守道安危,其殆庶几。祸福之兆,可以理推。夷齐去周,西山采薇。黄绮避秦,商岩茹芝。景行先哲,良足为规。规而罔念,虽悔何追。
宁:哪里;
复:还、再。
“宁复顾思”是讲明朝时,当时的皇帝朱祁镇被也先抓获,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曲折之后,也先想要朝庭把朱祁镇接回去,但朱祁钰忌讳他的身份而迟迟不肯派使者去接。这时于谦说,天位已定,宁复有它。朱祁钰立刻转变态度派人去接了。
意思就是说既然皇帝的位置已经定了,何必顾虑有没有他呢?
“宁复顾思”直译就是宁愿他再次出现,隐身为何必在乎呢?
“宁若我心”是根据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意思是宁可去破坏这条江的水,都不去破坏修行人的道心。可能人家在这刹那之间成就开悟,就被你骚扰了。你说你罪过不罪过?所以一个清净庄严的宝殿,是给人进来修行,成就道业的地方。但现实中,往往是许多打着修行旗号的"言行不一“,导致其他修道人动摇,其实着才是最难防范的!
“宁济四方”是根据“儒济天下,和宁四方”而来吧。
这句3层意思:
1、以中庸之道治理天下,天下则和谐昌盛。
2、把孔子之道普及于众,小家和则天下和。
3、将孔子之道弘扬天下,则四海祥和。
以上供参考。追答

那就更多了:
宁缺毋滥:  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死不屈:  宁愿死也不屈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宁折不弯: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静致远: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宁戚叩牛:  春秋时期,齐桓公派相国管仲去接陈国和曹国的军队联合讨伐宋国。
宁馨儿:  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宁可信其有:  对事情宁可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曾经有人理解为 “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别人对不起我吗?”,但是该理解不符合古汉语的特点,古汉语的反问句会有语气词或者宾谓倒叙,但此语明显没有。同时,语末的感叹号也证明该句非反问句而是强调语气。对于该句的理解,也可以参考清代小说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的理解。
宁遗勿滥:  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7
有前后文吗?光这三句弄懂还是有些难。追答

宁字三次,都在句首,所以很重要,有两种解法,一作宁静,安宁。二作宁愿,宁可。此处应是第二种。

宁复顾思,复,再一次的意思,顾,回顾。宁愿再一次回顾以前的想法。

宁愿像我的心一样,宁愿帮助有困难的人。济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济世救人,四方是位置,四面八方,代表范围,基本代表能帮助的人。

一家之言,未必准确,参考即可。

追问

谢谢您,我一会去单位找一下前后文,让后您再帮我看一下啊,非常感谢您。嗯找到了,这三个词不是一首词里的,是三首词里的。出处如下,您再帮我看一下啊,麻烦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