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艺术在于尽可能多的掌握住每一种获得资讯的技巧
阅读的目标
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么这本书中的讯息只是将你还没读这本书之前,你们便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
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技巧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挑战。
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
1.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
2.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能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我们必须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
阅读的层次
1.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2.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
步骤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也不要太多。
后记也不要错过。
“粗浅的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阅读的速度
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避免视线“逗留”“倒退”
理解的问题: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
3.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
第一阶段
1.找出这本书的骨架。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讲全书刚要列出来。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5.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找出重要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8.在暂缓评论之前,要肯定:我了解了!
9.当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一本书的分类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1.小说 2.论说性
1.实用性 2.理论性
2.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将书中重点篇章列举出来,说出他们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构架。
4.找出坐着要问的问题。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
严格来说,任何一本教我们如何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说明做了会呀什么奖赏,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的伦理的书,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得认定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理论性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明智的行动来自知识
知识可以用在许多方面,不只是控制自然,发明有用的机器或工具,还可以指导人类的行为。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透视一本书
概括全书内容——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以来,或是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所谓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的前后一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调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发现作者的意图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理论性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情?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
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
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的问题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
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
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沟通”(communication)字根来自“共通”(common)。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别人(也可能是动物或机器)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只有当双方对一些事情达成共识,譬如彼此对一些资讯或知识都有分享,沟通才算成功。
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是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
找出重要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第一:找出重要单字,第二: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精确意义。
如果在运用语言时毫无思想,就没有任何沟通可言。而没有了语言,思想与知识也无法沟通。文法与逻辑是艺术,它们和语言有关;语言与思想有关,而思想又与语言有关。这也是为什么透过这些艺术,阅读与写作的技巧会增进的原因。
如果你把书中内容看作是日常用语,像是报纸新闻那样容易理解的程度,那你就无法进一步了解这本书了。你会变成看书就像看报纸一样——如果你不试着去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对你就一点启发也没有了。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没有主动的阅读。没有主动的阅读就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就在读者对字句毫不用心,结果自然无法跟达成共识了。事实上,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
4.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又叫比较阅读,读很多的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读者要能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我们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步骤:
一.找到相关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最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三.理清问题
(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四.界定议题
(每个人对这个主题有不同的观点)
五.分析讨论
(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找出本书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问题分解出从属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申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当你了解了一本书,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 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
在书上做笔记
1.会让你保持清醒。
2.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她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3.感想写下来,帮助记住作者的思想。
读完一本书
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和大家共勉!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读书是一个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学习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一些书,但是真的会读书并且读书效率高的人,其实并不多。
我平时很喜欢读书,每个月都会读一些书充电。下面就说下我读书的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01丨主题阅读,系统学习
我读书和学习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坚持“每月一个主题”的主题学习和阅读。每个月我都会挑选出一个我要学习的主题作为下个月的学习主题,然后针对这个主题在京东上去找相关的书籍。
我认为我们读书或者平时读文章获取的都是信息,而非知识。只有这些信息放到相应的系统中,我们的大脑中才把这些信息和对应的整个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个时候的信息才能称之为我们的知识。
所以,在学习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搭建一个主题的知识系统。在书上看到我们想要的信息点的时候,就把这个信息点去附着到我们的系统中,然后通过这种方式让两者产生连接,也让我们能更好的记住这个知识点。
当然,你不一定要进行主题学习,你可以比较随意的看一些书。但是看到你想要的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联想到相应的知识系统。
02丨仔细看一本书的目录
通常我看一本书,目录至少要看3遍的。第一遍是看这本书之前;还有是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当出现一部分内容我不理解的时候,马上回去翻目录,然后思考我不懂的内容是这本书中所阐述的知识体统中的哪一部分;最后一遍看目录是在整本书读完之后,带着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去看目录,为的是印证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是不是和作者一致。
目录是一本书中的整体知识脉络的体现,你如果理解了这个本书的脉络,也就清楚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03丨善用彩虹帖和便签
我在看书的时候最喜欢用的就是彩虹帖和标签。彩虹帖有很多颜色,我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标记,比如我习惯用红色表示疑问点,用蓝色表示可输出点,用绿色表示里面提到的书或者网站。如果是工具书,我会用橙色表示我有兴趣的工具,等书读完后我下载使用。
便签主要用于我对一些信息点的记录,还有就是我看到的内容让我联想的知识也会顺手记下来。如果是自己买的书,我建议使用铅笔直接在书上记录,这样效率和体验都会比便签要好一些。
04丨读完后输出
读书是一种输入,书读完后最好要有输出。输出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者用思维导图整理书中的知识脉络也是一种方法。
输出能让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可能当时并不会理解书中的全部内容,但是由于读书的连贯性,我们不应该马上停下来去想那些卡住我们的地方,所以读完后的梳理显得格外的重要。
而读书就是我们梳理我们对这本书理解的最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读书的建议,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理解一本书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1再读一遍
2做思维导读
3用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输出。自己的想法是经过了自己的大脑思考,进而输出。
那么系统的提高阅读能力应该怎么提高呢。
1找一个大块时间
2快速阅读
3深入阅读
4做输出
1找一个大块时间
阅读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时间,你需要找一个大块的时间,1个小时或者2个小时,认真的去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你读起来会越来越爽。
这个过程最好不要被他人打扰,大家也知道认真做一件事,如果被人打扰,那种状态就不会在,会让人奔溃的。
所以最好找一个大块时间,让咱们进入阅读的快感,进入心流状态,享受阅读。
2快速阅读
我在阅读习惯都是从快读到精读。先过一遍。
快速阅读有助于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其次可以让你在心中现有个大纲。
可以先看目录,大致心里有个数。
很多人说没法做到快速阅读,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碰到难以理解的语句,就停下来,去思考。
不要这样做,直接读过去,你读到那个语句不懂,看到后面,联系上下文,你可能就明白了,所以不要纠结。
在教大家一个方法
用一只铅笔,在语句下面慢慢划,这样眼睛也会跟着划,就不会停下来。
3深入阅读
快速阅读完,心理有了大纲后,我们就要开始精读了。
精读就不能太快,应该时刻带着问题来阅读。
当看到一段比较晦涩的语句,停下来,慢慢理解,可以在脑海中用自己的话理解一遍,在联系到实际上是否有类似的案例或者事务。是否可以嫁接到我们之前的学习系统中去,内化成我们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看到,
一个产品有3种价值,a使用价值 b体验价值 c传播价值
我脑海中就要想到那些产品有用到这三种价值,比如苹果手机,a使用价值就是打电话,上网,听歌之类的,跟其他手机类似,b体验价值,就是手机就一个键,通体雪白,造型很酷,很有逼格,这就是体验价值,c传播价值,乔布斯的匠人精神,这个世界都在传,用了苹果手机,整个人都爽了,会不由自主的把苹果手机显露出来,这就是传播价值。
那可否嫁接在我之前学习的系统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产品3价值,就可以内化到营销体系中去。
4做输出
文章开头说过,做内容输出是最好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话在写出来,才是真正的内化了,真正系统了,因为要不时地再跟文章做对照,看自己哪里理解的不对,只有写出来,才会做到内容的最大化理解。
怎样输出呢?
a文章是在讲一个什么观点。
b我们之前遇到这些问题,都是一种什么观点。
c书中为了说明这个观点,都列举了那些例子
这就是我快速理解一本书的能力。
谢谢
感觉好的话,就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