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怎样

如题所述

在经济时代,人才是关键。我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为目标,突出素质,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和支撑,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间,寻求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当前,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政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日益深入人心。求知欲尤为强烈,尤其是在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职业目标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的专业技能都有待提高。其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系列“低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事业的奉献和集体奉献被削弱。第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被过分推崇。第四,由于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严重影响,个人价值尺度过于功利。

二、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针对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许多因素综合构成的内在素质,其特征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等级、修养、水平等,它是以追求真、善、美价值和崇高理想为核心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它包含着科学的理性、道德的善良、艺术的完善、思想的博大精深、知识的博大精深,是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知识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广泛地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丰富内容,以其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吸引力、感召力,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帮助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树立人们的理想信念,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特别是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咨询或咨询活动,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求职、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进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善于创造,敢于牺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1
一、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凡事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对于我们这中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更要做到这点,特别是在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是招聘单位说看重的,当然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二、审清情势,确定就业范围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三、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在浙财院东方学院金融学会负责人潘金磊看来,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危机意识中了解现状,慢慢摸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应届毕业生李凯华体会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里证券公司才会迫切需求优秀的专业人才。早在大三时,就有一家证券公司准备与他签约,如今这样的橄榄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举的一场恳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金融单位对那些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考生和家长提了个醒,读大学、选专业不能‘一窝蜂’。”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如是说。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红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报考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报考的人多,毕业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那么他们找工作难也就不奇怪了。这时,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这位专家看来,只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才会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四、变压力为动力,降低期望值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我们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适当降低期望值,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更能获得就业机会,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就顺的思想,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有些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五、另谋出路、继续深造当然自主创业,考研及公务员也是就业的一途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路何去何从,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某网站最近对成功就业的调查,发现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断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以量取胜;还有21.6%的被访者是因所学专业抢手而成功;而名牌效应和关系效应比以往有明显降低,只占8.0%和11.4%。这些总体反映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从单纯追求名气、注重关系、人际利益而逐渐转化到重视个人能力的务实层面。其实,大学,只是证明你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但远远没达到是人才的地步。人才是既具有理论素养,还要有适应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家庭环境的能力,要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当做“文盲”来看待,在社会中不断的接受新的东西。金融风暴不怕,可怕的就是你没有信心在社会中去竞争,去接受新的东西。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20
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的就业机会。
第3个回答  2022-02-15
还是要好好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