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什么?

如题所述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

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当然,也有称呼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庙号的历史渊源:

1、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2、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再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一同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

3、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沿用了两千年之久。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4、自三国起庙号开始泛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5、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扩展资料

庙号和谥号的关系:

庙号与对皇帝的评价没什么关系。而皇帝的谥号则是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功绩给予的评价,谥号往往是大臣们集体议定的。

从谥号可以看出皇帝生前的事业,以及后人对他的看法。诸如汉武帝,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具体解释是“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

晋惠帝死后谥号为安,是什么意思呢?“好而不争曰安”,其实汉惠帝是个智障,但又不能直接说他傻,只好说他安静,这是留面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庙号

人民网-揭秘皇帝庙号和谥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扩展资料:

得庙号者必是皇帝,后妃王侯都不能有庙号。唐朝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礼记》云:“祖有功,宗有德”,只是有“功”或者有“德”的皇帝去世后而入太庙奉祀的才能立庙号。自唐到清朝,则几乎每一个皇帝就都有庙号。唐宋多用庙号称呼前一任皇帝,就是带有祖和宗的称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通常开国的皇帝都被成为“祖”。

庙号的取法与谥号的取法没有关系,但也暗含褒贬之意。帝王在世时,绝不可出现其谥号、庙号之类的称谓,历史上只有魏明帝曹睿活着的时候,有人居然就给他上了庙号,而他自己也居然接受了,他是唯一活着的时候有庙号的君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小说戏曲中,出现活称庙号的情况,我们需要客观对待,比如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里说魏征在梦中把龙王给斩了,然后龙王来找李世民,嘴里说着“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当时李世民还活着,龙王就叫他唐太宗,这是古代戏曲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人们比较熟悉唐太宗这个称呼,所以用这个称呼是为了方便观众理解,明朝的小说家凌濛初解释说这是小说戏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用于分别人物的体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庙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8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于是,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时,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但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所以,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唐朝以后,皇帝一般都有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另外,清朝康熙皇帝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20-05-26
帝王们的称号随着历史的发展,称号从对帝王们的一生功绩的定论到完全成为歌功颂德的工具,可以说帝王称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君权与各方势力斗争史
首先,帝王一般有庙号、谥号、年号等称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商重祭祀,建宗庙祭奠先王,“天子七庙”,每位君主死去后都会有一座庙,七代过后,庙累计太多,则会毁去自太祖以下较早祖先的庙,将其迁入太庙,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总数,这个制度称之为“祧庙”
而有一些丰功伟绩的君主则会上庙号,示意尊崇,永不毁坏其宗庙,曰“百世不祧之庙”
庙号分为“祖”“宗”,正所谓“祖有功,宗有德”
祖一般为开创之功,一般如汉太祖刘邦、 唐高祖李渊 宋太祖赵匡胤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努尔哈赤
有立下不世之功,对国家恩同再造 如汉世祖刘秀 明成祖朱棣 北魏高祖元宏
第4个回答  2020-02-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