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溶液中结晶宝石

如题所述

从溶液中结晶是将所需组分溶解于液体中,经过化学反应和组分迁移,达到重结晶的目的。这类方法特别适用于象硅酸盐类材料,这类材料若在熔融体中结晶粘度极大,冷却过快则不易结晶,但把相应组分溶解于低粘度液体中,即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溶液中合成的宝石其内含物更像天然宝石的内含物,同时大多数从熔体中生成的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也可从溶液中生长出来,但与从熔体中结晶宝石相比,生长费用偏高。在商业上,从溶液中合成宝石主要有两种技术:

1.熔剂法

熔剂法也称助熔剂法。是将组成宝石的原料在高温下溶解于低熔点的助熔剂中,使之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使溶融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使宝石晶体析出生长的方法。它主要用来合成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变石。

熔剂法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由一家德国化学公司首先用于合成祖母绿,所有的技术细节在 1968 年由 H·爱斯匹格(Espig)发表。其合成方法如图 10-1-5所示。

图10-1-5 熔剂法合成祖母绿详图

含有祖母绿化学成分的原料被熔于钼酸锂助熔剂中,调整助熔剂密度为2.9 g/cm3,温度保持在800℃左右。溶解了的原料在溶剂中扩散,并在中部的种晶上形成祖母绿。SiO2密度较小浮于助熔剂表面,Al2O3、Cr2O3和BeO密度较大,通过管道加入坩锅的底部。有孔铂板用来防止种晶浮上表面。

这种方法可以定时添加原料,所以可以长出较大的晶体,但应注意控制温度和生长速度,速度约每年20 mm。

助熔剂法合成的祖母绿质量通常很好,但有时可见来自坩埚壁的三角形铂金属细片,和未溶解的助熔剂等内含物。最明显的是可见到似树枝状或似烟雾状的扭曲状结构。温度和生长速度控制不当,还可见到呈六方柱状的硅铍石晶体。

对于合成红宝石需要选择PbO、MoO3或Bi2O3成分的助熔剂,则可生出理想形态的晶体。

2.水热法

水热法是模仿自然界中许多矿物在矿化水溶液或蒸汽中结晶析出而成设计的。包括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造晶组分置于封闭高压釜中较热的部位,使其溶解于水中,随后将晶种放置在较冷部位使其重结晶。

水热法主要用于合成祖母绿和水晶。祖母绿通过溶液反应生成,水晶通过迁移而生成。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见图10-1-6。把粉碎的石英置于高压釜顶部,含有铬、铝和铍氧化物的原料在高压釜底部溶解,釜内注满含矿化剂的水。加热至600℃,釜内将承受1400bar的压力。溶解的原料在溶液中对流和扩散,相遇并发生反应,形成祖母绿溶液,当溶液达到过饱和时,便在高压釜中部的子晶上结晶成祖母绿晶体。

图10-1-6 水热法生长祖母绿

高压釜是密封的,为了使晶体达到所需尺寸,可利用已生长的晶体进行新的操作。

水热祖母绿最初由奥地利的约翰·莱奇利特纳(Johann Lechleitner)用于为祖母绿镀层(在经过刻面加工的淡色天然绿柱石上覆盖一薄层合成祖母绿)。在1965年,市场上出现了首批水热法合成祖母绿。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可见由硅铍石和空洞组成的钉状两相内含物、种晶片和铂片晶。镀层祖母绿可见表面增长裂纹,而且具高荧光的特征。

水热法大量用于工业上合成水晶,也可生产各种有色石英品种,如紫晶、黄水晶等,将加入铁的合成水晶用紫外线辐射即可产生紫色。如果合成晶体不含内含物时,则鉴定是很困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