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孔子弟子的志向有什么想法?你的志向又是怎样的?请谈一谈。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74页的左边第2小题?

  子路他明白了朋友之间应该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乐善好施,颜回明白了做人要谦逊礼让,孔子的志向体现了他博大的仁爱思想,可谓善施教化。
  我的志向:努力做一个真君子,即使你的一生很平凡,你也和孔子一样伟大。 自小,我就被一位老爷爷认定为"未来的外交官"。但是那时候对"外交官"这一词,我没有丝毫概念。加上自小学到初中,稍显孤僻的性格使我在与人交往的方面更显自卑,所以三年前的我,还是个内向、孤僻、话不多的孩子。在那时,"外交"这一词与我,除了老爷爷对我的那句评价外,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这种内向和孤僻似乎并非我的真正性格。其实我很想大声地说话大声地笑大声地与人畅谈,但每每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那交往的自卑感压了下去。在这种自卑的潜意识下,我只能把一切精力放在学习上,以试图找到心理的平衡。

  但是到了高中,我有了变化。在一个全新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我慢慢试着放开身心去与人交往。渐渐地,我的生活里多了许多爽朗的笑声与真诚的笑脸。我感受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过去我只是喜欢清晨和黄昏的静谧,而现在,我发现阳光下的微笑原来也是那么美。那微笑里流露出的温暖,净化和温暖了我看社会的一成不变的冷漠;那道曾固若金汤的隔阂也悄无声息地模糊了,消释了。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群体中的自己。

  然后一些东西进一步地改变了我,自小内向孤僻给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造成的扭曲,都在一本小小的《思想政治》和政治老师那并不慷慨激昂却朴实真挚的话语感染下,冰消瓦解。
  "人生的价值更在于做出了什么,贡献了什么,而不只是在于得到的回报。""为社会而工作。"我似乎感觉到了这些话给我的无可名状的巨大动力。
  还有那几本薄薄的历史书,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沉重的屈辱史深埋在我心中。一幅幅惨绝人寰的图片,一句一字叫人痛心疾首的文字,使那灰黑色的过去活生生地浮现在我脑海。中国历史蒙受了太多的屈辱,中国百姓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中华民族承载了太多的负重!而今天,中国仍有无比艰难的前路要去征服!
  这一切,把我的心同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的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1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第2个回答  2009-05-20
人各有志,不要强求别人,管好自己,只要别人不是说违背社会公德就行,你的志向自己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