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肚明不拆穿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当年杜甫在写给李白的《不见》中,写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但说明了诗圣对诗仙确实是没得说,也说明了这诗仙在当时的处境当真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了。

李白一生敢说敢做,自恃才高,胆子很大,王侯将相没有他不敢得罪的。在《上李邕》中,他就曾用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讽刺了一个刺史。令后世很多人不解的是,这个被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诗仙为何没人能治得了他,而且漂泊时还能走到哪儿,地方官都主动接待?这个问题或许这样解释就能理解了,当一个人连皇帝都敢得罪,而且皇帝气得不行也只能打发他回老家,临走还要送他不少金银,那天下还有谁还敢拿他如何!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看不惯唐玄宗沉迷美色,写下首看破不说破的妙诗,全诗共7句东拉西扯无一贬义词,却句句讽刺,读完才发现诗仙果然大胆。

《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诗的大意是:傍晚,姑苏台的乌鸦都纷纷归巢时,吴王夫差又开始了一片歌舞升平、西施醉舞。酒宴上醉舞刚过一曲,夕阳就落下了。洒落的金壶美酒滴了一夜,欢宴仍未必休。夫差起身看着将来坠落江波的秋月天色将明,余兴未尽地说道:“就算东边太阳升起了,也无法扫了我的兴致!”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不少强破症读完都好想再加上一句,为何?首先这是一首7句诗,哪怕在古体诗中都非常少见。其次,全诗以吴王夫差的典故,以古讽今,却看破不说破,全诗只叙事无一议论,也不加抒情语,不少人都觉得最后一句至少该加上,以达到明确主题的目的。但这正是李白高明之处,一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

诗的前两句以时间起笔,傍晚刚到,舞宴就开始了,诗人用一个“醉西施”来形容宴席的盛况,其实醉的又何止是西施,更是那昏天暗地的君王。三、四两句,再以时间的维度,从傍晚到太阳完全落山,一个“未毕”极尽讽刺之意。

五、六两句是从细节描写,“银箭金壶漏水多”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从滴露美酒的一角,就足矣窥见当时舞宴的乱象。“起看秋月坠江波”以夫差的醉眼,再写时间,此时月已沉。最后一句也是全诗最妙的一句,“东方渐高奈乐何”看似何等霸气,但这霸气却是夫差为纵乐的一叹,讽刺之意入木三分。

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颇有水平,最妙的地方在于明明句句讽刺却滴水不漏,无一贬义词。当时贺知章看完此诗后,惊叹不已,说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