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几首诗确实要用心去感受,网友:写的不怎么样……

如题所述

林徽因大家都不陌生吧,她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是作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参与者。被称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作品意境深远,内容善于创新。他的诗,意境纯美,被人广为流传。

有人说林徽因的诗读起来也一般,很平淡,没感觉哪里好。那是你没有用心去感受林徽因笔下的清澈灵动。她的每一首诗都好像一副简单又优雅的水彩画,让人深入其中,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

心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二十五年春四月

原载1936年5月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一百三十八期

诗意的春天,总是那么美丽。春风下的草地,是那么的安静,富有诗意。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满眼新绿,看着就心旷神怡。丝丝缕缕的情意啊,随着春风吹过亭台楼阁,吹到花海草地。就静静的感受,那天空划下来的是关于你的身影。

看似写景的诗却处处留下思念的痕迹。“新绿”“城楼”“钟”无处不含思念之意。最后“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正是那“昨天的人”留下的回忆。

为什么取题为“无题”也许诗中夹杂着太多的景物和复杂的情感,没有足够合适的标题,可以承载这一春的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认得这透明体,

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慈净一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

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恋,——

……

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原戴1936年5月7日《大公报》

若副列第一百四十六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众生之中,上者为菩提,菩提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信仰。“透明”“智慧”“慈净”诉说了菩提的圣洁、干净、睿智、慈悲。复杂的人世间,何处有这无休止的安宁。与众不同,没有保护色的菩提,在无情的时间面前,迟早有一天会飘落掉地。只盼望这圣洁的菩提,永远不要与土地染成一色。因为那样我们就看不见你的所有美丽……

《昼梦》

昼梦

垂着纱,

无从追寻那开始的情绪

还未曾开花;

柔韧得像一根

乳白色的茎,缠住

纱帐下;银光

有时映亮,去了又来;

盘盘丝路

一半失落在梦外。

花竟开了,开了;

零落的攒集,

从容的舒展,

朵,那千百瓣!

抖擞那不可言喻的

刹那情绪,

庄严峰顶——

天上一颗星……

晕紫,深赤,

天空外旷碧,

是颜色同颜色浮溢,腾飞……

深沉,

又凝定——

悄然香馥,

袅娜一片静。

昼梦

垂着纱,

无从追踪的情绪

开了花四下里香深,

低覆着禅寂,

间或游丝似的摇移,

悠忽一重影;

悲哀或不悲哀全是无名,

一闪娉婷。

二十五年暑中北平

原载1936年8月30日《大公报》

文艺副刊第二百O六期

“昼梦”说俗了就是“白日梦”,所谓白日梦也就是凭空的幻想罢了。当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凭空幻想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幻想的了。

幻想到了花开花落,高山绿水,繁星点点,清澈碧天。幻想中的画面总是那么清新,唯美,容不得半点杂质。是那样的自由,轻灵。

风吹过来忽然梦醒,高兴地事也不值得高兴,悲伤的事也不值得悲伤,一旦醒来,所有的幻想都已破灭,只留下两眼发呆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