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人的另一半

如题所述

粘人的另一半,其实关于恋爱中的情侣粘人问题,没有性别之分的,不是说粘人只是女人的专利,但是一般来说,社会更能接受女人粘男人。粘人的另一半,这被看做女人依赖男人的表现,很符合传统的女人依靠男人这种观念,所以甚至有很多男人希望自己女人粘自己,甚至羡慕别人的女人粘他们。粘人的另一半,但是社会上往往会把男人粘女人看做是不求上进,吃软饭等等的表现。其实,男女都可以粘人,只要时机合适,只要程度适当。粘人的另一半,过头了或者不恰当的时机,都会让对方反感。
粘人的另一半,你去粘她,我想换做你 你也会反感。 不存在说她不粘我 我就要去粘她 两个人的关系有很多种 有的情侣天天粘都不会反感。粘人的另一半,有的情侣真是相敬如宾 找到适合你们的方式 和 粘人的时机。粘人的另一半,肯定情况就不一样了 要记住——她不是嫌你粘人,而是嫌你那一刻粘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1
如果他不喜欢你粘着他应该是不够爱你吧,如果真的爱你应该会很喜欢你粘着他的,那样也显示出他的魅力啊,当然粘人也要有个度,不然可能男人会受不了的,祝你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1
其实每个女生都想要一个宠她,爱他的另一半,所以他们对你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粘着你,让你感受到她的爱。其实,如果你很爱你的另一半的话,你会很享受他黏着你,你会很喜欢另一半的心里,眼里都是你,这可以很大的满足你的虚荣心,觉得你很有魅力。可以接受很多别人羡慕的目光。当你觉着心里另一半粘人,你只是比较低调的炫耀罢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2
依恋类型的初步建立
依恋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与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在婴幼儿时期,这种情感联结便在我们与父母互动过程中形成。
当父母总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回应,我们便会发展出安全型(secure)依恋;
当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时有时无,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便会发展出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依恋;
当父母总是不在我们需要时出现,我们便会发展出回避型(avoidant)依恋;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对父母的需要从身体保护转变为情感支持。
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双重保护,既在孩子不安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全感,但同时又需要在孩子探索外界时给予他们机会和必要的指导。只有当孩子把父母当作良好的安全基地,更加放心、自信地探索外界时,孩子才能获得安全自主型的依恋。
婚恋依恋
当我们成人后,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也会发展出类似的反应方式,并且这与童年时的亲子依恋模式息息相关。
研究者把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种:
安全型(secure):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舒适感,认为关系是有价值的,既有亲近感又有自主性。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痴迷型(preoccupied):个体具有焦虑和情绪化的特征,对亲密关系过分沉浸和依赖。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但会努力以获取他人的接纳。
疏离型(dismissing):个体崇尚独立、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但否认渴望亲密关系。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而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
恐惧型(fearful):个体表现出想要获得亲密关系的焦虑的同时,又不信任他人,因为害怕拒绝而否认渴望亲密关系。
婚恋依恋是如何影响情侣间关系的?
选择性注意
痴迷型的成人会把“寻求认同”和“避免被抛弃”作为长期的一项目标,因而他们更容易注意到并警惕那些消极刺激。例如,发了十次短信给同一个人,只有一次没有收到回复,也会让他分外注意。
记忆
疏离型成人更容易回忆起具有自己不期望特征的目标人物,并且制造出有关他人的错误消极记忆;痴迷型成人则更容易回忆起具有自己期望特征的目标人物,并且制造出有关他人的错误积极记忆。因此,疏离型个体更容易在大脑里建构消极的记忆,这使得他能够更好地保持与恋人之间的距离;而痴迷型个体更容易在大脑里建构积极的记忆,这使得个体更想要获得恋人的认同和爱。
社会理解/分析
有研究者给被试呈现一系列伴侣可能会有消极行为的描述,如“当你情绪低落时你的伴侣并不来安慰你”,并让他们解释和归因其伴侣的行为。安全型个体对伴侣的反应更有信心,而痴迷型个体更表现出对伴侣的爱和安全的不信任,认为伴侣是故意拒绝亲密。
依恋类型可以改变吗?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能够一边维系好与伴侣的关系,一边又不被伴侣掌控,仍然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这种能力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
有研究对13岁的孩子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3岁时孩子如果能够在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培养自己的自主性,那么当他成年后,他也能在与同伴和恋人交往时处理好亲密关系与保持自我两者的平衡。
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相处;
青少年时,我们与同伴相处;
成年后,我们与恋人相处;
即使对象不同,互动模式却一脉相承。
第4个回答  2019-06-01
另一半是被粘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