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叠世湖盆三角洲的类型及构造背景

如题所述

根据露头剖面与井下资料查明,从周缘向湖心方向进积的三角洲朵状体分属不同类型,明显受控于构造条件和沉积物的补给形式即输送沉积物的动力体系(曲流河、辫状河或冲积扇)(李思田等,1996;杨友运等,2004;付金华等,2005)。

来自北或北东方向的大型复式曲流河三角洲,自盆地边缘向南西,由冲积平原向三角洲平原、前缘过渡,形成巨大的复式朵状体,且在晚三叠世不同时期除湖盆扩张期(如长7期)形成破坏性三角洲外,进积性的三角洲一直继承性发育。垂向上总体显示向上变粗的相序,可清楚地分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与三角洲平原组合。该类三角洲是形成于较缓的古斜坡条件中,构造上处于坳陷的缓倾斜冀。当前安塞、志丹—靖边等三角洲朵状体已形成重要的工业油藏。

来源于南西方面的大型复式辫状河三角洲,自盆地陡坡边缘向北东由辫状平原迅速入湖,三角洲层序中单砂体厚,粒级粗,分布范围广,通常以多辫状河道或辫状分流河道叠置型沉积为主,河口坝不甚发育或不完整,滑塌变形常见。垂向上进积性三角洲层序(如长6期、长8期),由下向上依次可划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总体上显示向上变粗的反韵律,但在湖盆鼎盛长7期,则垂向层序发育不全,呈破坏性三角洲特征。相对来源于北东方向的三角洲来说,整体显示了快速沉降,物源供应充分,粒级粗并具较陡古斜坡的特点。这类三角洲大部砂体分选良好,井在镇原—西峰等长8期三角洲前缘带已形成重要工业油藏。

发育于盆地西侧的扇三角洲以及南侧的扇三角洲(杨友运等,2004),它都在断裂活动的陡坡带形成的。如盆地西侧陡坡处,由于快速沉降,晚三叠延长组下部形成厚度巨大的辫状平原扇沉积物,随着大型湖盆形成或处于高位期,至延长组中、晚期形成一系列总体向上变粗的进积或扇三角洲层序。其朵状体是短轴状,前缘部分常发育以递变砂砾岩为特征的重力流沉积和频繁互层,水下滑塌构造发育的席状砂体,相序上部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为粒级粗、分选差的大型辫状分流水道沉积。这类层序,明显反映出源为湖湿型冲积扇,快速入湖形成的产物。

上述三角洲同在西、西南或南缘构造背景相似的陡坡带下而形成,但类型不同,根据Mcphersom等(1987)对粗粒三角洲类型的划分(图4.16),这主要取决于物源的补给形式。当时的西南缘(长8期—长7期)主要由辫状河入湖,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类型(相当图4.16中B或C),而西或南缘当时为湿地型冲积扇入湖,则形成扇三角洲类型较典型(图4.16A)。当然随时间推移,物源补给形式转变,同一地区形成的三角洲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图4.16 粗粒三角洲类型及沉积背景模式图

(据Mcpherosn ,1897)

(A)扇三角洲;(B)辫状三角洲,物源来自山区高地;(C)联合的辫状三角洲,与山前广阔的辫状平原有关;(D)联合的辫状三角洲,与河流-冰川冲积平原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