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丢失20万的人造耳蜗,为何人造耳蜗如此昂贵?人造耳蜗对失聪人士有多重要?

12月19日,李女士的弟弟在北京乘地铁时丢失20万的人造耳蜗,那么为何人造耳蜗如此昂贵?人造耳蜗对失聪人士有多重要?

人造耳蜗对失聪人士的确挺重要的,帮助失聪人士或者听力障碍的人,是一个大好事!我的一个邻居就是做的这个

老人家心态还是很好的,经常出来溜达,看到了以后主动打招呼,觉得老人真是热心和和善。有一次,看到老人家在前面溜达,主动打招呼,老人不理。提高声音又说了一遍,还是不理。回到家里还跟家人说是不是得罪老人家了,怎么打招呼也不理。家人说可能是人家没听见

之后的一次,老人家说唉,年纪大了,耳聋了,幸亏孩子孝顺,给弄了耳蜗,现在感觉真好,听清楚了,也不会出现不理人家的尴尬事了。这才知道老人植了耳蜗。自己上网查了查,价格还是很贵的

孩子老人的孩子孝顺啊!自己在做,孩子在看!说明老人也是一个孝顺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0

对于失聪的人而言,人造耳蜗就是他们的双耳,丢失了人造耳蜗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了,也意味着第二次失聪吧,本来听不见声音有了人造耳蜗这个希望,现在因为丢失又再次听不见了,会有多么的失望。人造耳蜗确实很昂贵,因为科技医疗水平的限制,人造耳蜗的定价非常高,基本上普通家庭买一副都很吃力。自己丢失了人造耳蜗一定会非常心疼,非常失望。家里好不容易砸锅卖铁买一副,现在却让自己弄丢了,自己不仅仅有对自己不小心的失望,更有再一次听不到声音的失望吧,我想这样的孩子真的很让人心痛。

第2个回答  2018-12-20

你知道人造耳蜗的发展历史吗?

1800年,著名物理学家伏特(Volt)用两根金属棒分别插入自己的外耳道深部,当电路接通时,伏特感到头部遭到猛然一击,听到一种类似于噼噼啪啪的声音。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电刺激听神经所产生的听觉反应。

1930年,韦弗(Wever)和博雷(Bray)发现来自猫的听觉皮层的电反应具有与给声信息相似的波形。

1950年,伦德伯格(Lundberg)在手术时首次对听神经做了直接刺激,患者听到有类似噪声的声音。

1957年,法国Djourno和Eyries给因胆脂瘤造成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手术时,把刺激电极直接放在听神经上,患者听到声音。因此,应用电子技术模拟耳蜗功能的人工耳蜗研发工作开始了。

1967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克拉克(Clark)教授开始多通道人工耳蜗的基础型研究工作。

1968年,美国豪斯耳科诊所(House Ear Clinic)霍华德.P.豪斯(Howard P.House)教授成功地将刺激电极植入人体,这标志着人工耳蜗由实验室正式走向临床。

第一个商品化的单导人工耳蜗出现在1972年。

从1972年到80年代中期,植入患者上千例,其中包括几百例儿童,早期的3M/House单导人工耳蜗被广为接纳。

1975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霍赫迈尔(Hochmair)研发小组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研究,于1977年研制成功并在维也纳成功植入人体

1978年,克拉克教授为罗德.桑德斯(Rod Saunders)植入了第一个多通道人工耳蜗,并于1984年与科利耳(Cochlear)公司合作开发商品化的第一个多导人工耳蜗系统。

由20实际80年代末期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语后聋的成人,多导人工耳蜗的表现优于单导人工耳蜗装置,因此诸如科利耳、AB、MED-EL等公司的多导人工耳蜗产品研发成功并在1990年左右先后进入临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于1984年批准了这款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在美国在临床中用于成人,并分别先后于1990年、1998年和2002年将病人年龄下限降低到了2岁,18个月和12个月。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年龄下限,在特殊情况下可达4个月(国际范围内)或6个月(美国境内)。

截止2006年,全世界最年幼的人工耳蜗使用者仅5个月(163周日),位于德国。

第3个回答  2018-12-20

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单导的人工耳蜗,它的电极较少,只能让患者从无声世界走入有声世界,八十年代中后期研究出多导的人工耳蜗,它可以帮助患者听到语言,引进中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目前,我国人工耳蜗的普及率很低,人群中的知晓率还有待提高。但近年来,人工耳蜗患者群体也大大扩展,包括小到6个月的婴幼儿和有明显功能性残余听力的成人都在使用人工耳蜗。

现在失聪人士进行治疗的手段主要就是进行耳蜗移植了。而且人工耳蜗本来就是高科技产品,世界上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公司也少之又少,所以这样看来价钱昂贵也是情有可原。还有就是人工耳蜗的种植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打开大脑进行配对,如果人工耳蜗丢失的话只能重新打开大脑。

第4个回答  2018-12-20

在全世界已经把人工耳蜗作为聋哑人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经过各个国家对人工耳蜗的研究和更新吧,在2010年初,已经有十多万人聋哑人士使用了人工耳蜗在全国各地。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我国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在1995年开始的,适用范围扩大,人工耳蜗得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那些耳聋患者通过接受了人工耳蜗的植入,就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对于一些先天性耳聋的,即使通过人工耳蜗技术,听到声音,也可以无法获得正常的需要,但是对于那种突发性耳聋,人工耳蜗简直就是救星了!他们重新唤醒了听力,增强他们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加有自信,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吧,总之,虽然人工耳蜗会比较贵,但还是利大于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