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如题所述

 可以用心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低级需要的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前提。

“衣食足”和“仓廪实”都是对生理需求的满足,只有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才会有足够的能量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在“衣食足”和“仓廪实”之后追求“知荣辱”和“知礼节”。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这些需求,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总体上来说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学知识是,只有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实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扩展资料: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的管仲,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话体现的是管仲的治国思想,他认为只有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教化百姓,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发扬礼仪,使政策顺利实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仓廪实、衣食足”只是前提和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28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说,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才能懂得礼仪规范,才能知道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
这句话的道理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和谐相处。这些规则和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礼仪。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无暇顾及礼仪。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而做出一些违背礼仪的事情。
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不需要为生存而烦恼,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遵守礼仪。他们会明白,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这句话强调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是提升。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才能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才能懂得礼仪规范,才能知道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
这句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礼仪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第2个回答  2023-12-2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能够证明这个道理的语句有很多:“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种经济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这种观点认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开始关注和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例如礼节、荣誉和耻辱等。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可以促进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它过于简化了人类的需求和行为,忽略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事实上,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会有所不同。
此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忽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即使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们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虽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的问题和局限性,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人类行为的唯一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