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亚洲象和非洲象就不行?

如题所述

杂交是两个不同物种的繁殖行为,在自然界中,不同动物杂交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这是因为物种间有生殖隔离的约束,生殖隔离是物种的生殖屏障,它是指两个地缘接近的物种不会发生交配行为或者不易交配成功的机制。在生殖隔离的定义中,不易交配成功包括了交配后生殖细胞无法结合、生殖细胞结合后很难发育成胚胎以及产生后代之后后代几乎不具备生育能力。我们常说的骡子虽然是驴和马杂交的产物,但这不代表驴和马突破了生殖隔离,因为骡子高度不育。

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是不受生殖隔离约束的,比如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非洲豹和远东豹,它们都是可以正常繁殖的,而亚洲狮和非洲狮以及亚洲象和非洲象杂交的秘密其实就藏在它们彼此的差异中。

亚洲象和非洲象在自然环境下也没有相遇的机会,所以它们首先存在地理隔离,这导致了它们相遇的机会只能是在动物园中,由于大象是动物园的标配,数量比较多,所以在动物园中亚洲象和非洲象同框是常见的现象,这使得它们打破了原本的地理隔离。

但是,尽管如此,亚洲象和非洲象成功杂交的案例也屈指可数,而且多数的杂交,要么是没有后代产生,要么是后代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举个例子,1978年,英格兰的切斯特动物园,一头名为“Motty”的杂交象出生了,它的父亲是一头雄性的非洲象,母亲是一头雌性的亚洲象,但Motty仅存活了2个星期就死亡了。

而在北京动物园曾经有一头杂交象,虽然它没有夭折,但成年后的它依然不具备生育能力,显然,这就是生殖隔离的结果,而且通过低成功率和高死亡率看,两种大象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殖隔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就藏在两种大象的基因差异上。

亚洲象和非洲象虽然都是大象,但是它们可不是大象的亚种这么简单,它们虽然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分化的时间太长了,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亚洲象和非洲象可能在500多万年前就已经分开演化了。

如此长的时间没有发生基因交流,再加上它们的栖息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它们的基因差异已经超越了种间差异,上升到了属间差异,所以,非洲象是象科非洲象属下的动物,而亚洲象则是象科象属下的动物,它们的差异就像是狮子和云豹一样。

而在生殖隔离中,跨种杂交的成功率就已经很低了,比如狮子和老虎能成功产下狮虎兽的几率不及万分之一,更不用说上升到属了,这个几率是呈几何倍降低的,在已知的脊椎动物中,除了鸟类、绵羊和山羊(绵羊属和山羊属)外,跨属杂交均以失败告终。

从基因上看,亚洲象其实与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基因更接近,它们属于同属下的不同物种,就跟狮子和老虎一样的,而非洲象则与已经灭绝的古菱齿象是近亲,属于同属下的不同物种。

而且虽然亚洲象只有一种(4个亚种),但非洲象却有两个不同的物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它们之间也至少有几十万年没有发生过基因交流了,所以,这两种非洲象也是作为不同的物种存在的,它们之间也跟驴和马一样存在生殖隔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